普里什文的自然哲学观及其创作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5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陶久胜;体验自然的伤残,呼吁整体的和谐——哈代自然诗歌生态思想揭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谢鹏;;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刘国清;社会历史语境下的生态思想建构——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一红;;从捕鱼情节看海明威自然观的两面性[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季君君;;海明威生态意识探源[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4期
8 陈茂林,秦志勇;生态批评研究综述[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蔡守秋;;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胡志红;生态文学——比较文学研究新天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鲁京明;;试论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生态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颖;;华兹华斯田园诗的美学风格[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尹霖;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4 孙燕华;当代台湾自然写作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5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焦小婷;多元的梦想[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静;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刚;米·布尔加科夫及其小说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炜;现实主义艺术的拓展——论布宁小说的创作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邱欣敏;我叛逆,,故我存在——《我们》与存在主义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华征;生态移民的自愿与非自愿性研究——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耿海英;象征主义叙事精神[D];郑州大学;2003年
6 刘海龙;深邃隽永的艺术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幼;《瓦尔登湖》:重探梭罗的深层生态学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盈;阿纳托利·金作品中的永生主题及其表现手法[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童慧雁;对亨利·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解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单建国;人·自然·生态[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38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3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