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看,灰色的马》看五木宽之的批判精神

发布时间:2020-04-25 05:47
【摘要】: 五木宽之,这个在殖民地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问世给日本文坛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尤其是“娱乐”创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给他的文章带来了巨大魅力,征服了当时的年轻人。带有“批判性的娱乐”,已经成为五木宽之文章的最大特点。 五木宽之的少年时代是在朝鲜度过的,并在朝鲜迎来了日本的战败。在战乱中,五木宽之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这对于当时还是个孩子的五木宽之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两年后五木宽之返回日本,但他并没有被当地人所接受。五木宽之只能无奈地被当地人视为异乡人而生活着。1952年五木宽之进入早稻田俄语系学习。在学期间,孜孜不倦的他为了生活而不断奔波,最后却因未交纳学费而被撤销学籍。从那以后,五木宽之从事过很多工作。后来对大众传媒这种飘忽不定的工作感到茫然的五木宽之,于1956年辞掉了所有工作,移居金泽。同年,以在莫斯科的旅行经历为素材发表了《别了,莫斯科的阿飞》并获得第6届小说现代奖。两年后,凭借《看,灰色的马》获得第56届直木奖。从那以后,五木宽之作为一个实力新人登上日本文坛。但是这个空前流行的作家于1971年发表了停笔宣言,给当时的大众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巨大打击。两年后,五木宽之再次登上日本文坛,并显示出了其新的变化。 《看,灰色的马》发表于1967年,这篇小说在五木宽之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其他作品都无法比拟的,尤其是文章所体现出的那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飞;;“以俗制俗”:虚妄的知识分子想象——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六》批评[J];艺术广角;2010年03期

2 田海虹;;茨威格小说中的薄情男性形象[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张纪;;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浅析费·索洛古勃的《卑劣的小鬼》[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成然;;鲁迅与大江健三郎:两个不屈的灵魂守望者[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罗兴典;一颗苦追光明的诗心——读石川啄木“能吃的诗”[J];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02期

6 叶广荃;;主妇·作家[J];啄木鸟;2005年04期

7 鲁春梅;;鲁迅和卡夫卡精神特质比较——以《过客》和《城堡》为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9期

8 钱磊;;也谈“妖魔化”和批判精神——与《我们也有东方主义——对批判“妖魔化中国”的当代艺术的一点想法》一文商榷[J];美术观察;2008年09期

9 张文刚;;妙手著史书诗文亦风流[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石杰;;鲁迅与库切小说的批判精神之比较[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广远;周景雷;;东北文化转型的可能——谈王充闾的散文创作[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2 李光丽;;谈科学的批判精神——由诺贝尔奖的获得情况所想起的[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湘琴;;浅谈日本人的“鱼”文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包丽丽;;《紫颜色》的色彩象征体系[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李倩;;从《世界丑闻》解析博尔赫斯的“作家”身份[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6 汪丽影;;没开枪的理由——简析大冈升平的《俘虏记》[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7 乔世华;;失色的语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程永新;;苏童的世界[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9 吴家荣;;文学批评标准的反思与新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王剑冰;;2008年的散文记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邓伟志;净化学风先要净化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董萃;批判精神的缺失与重建[N];文艺报;2006年

3 蒋晓丽;强化文艺批评的批判精神[N];光明日报;2006年

4 钱念孙;和谐社会建设与文艺批判精神[N];安徽日报;2008年

5 莫文斌;文学在制约与反制约中发展[N];文艺报;2006年

6 孟广林;人文主义学术批判精神的成果[N];学习时报;2004年

7 木弓;罗伟章写实有功底[N];文艺报;2006年

8 黄集伟;普通人的喧嚣与孤独[N];信息时报;2003年

9 成之辛;序之滥[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张悦然:写作只为稀释寂寞[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丽;南原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金举;“自我实现”与“超越”的室生犀星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木村泰枝;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D];复旦大学;2008年

6 廖增湖;沸腾的土地——莫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淑仪;十六至二十世纪澳门葡语文学的探索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8 雷兵;“改行的作家”:市长李R既私巧贤睦Ь剑,

本文编号:2639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39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a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