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奥兰多》中的“双性同体”观

发布时间:2020-04-28 23:01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解读伍氏的奇幻传记小说《奥兰多》,揭示其女性主义思想。 “双性同体”指的是人类最初身兼两性、浑然完整的圣洁状态。这一概念由柏拉图首先提出,伍尔夫将它提升为理论。根据伍氏的“双性同体”理论,人类的大脑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双性同体”既是两性关系的理想状态,也是作家创作的最佳状态。两性之间理应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从而消弭性别对立,走向自由、平等。 在评论界,伍尔夫的这一理论遭到了许多女性主义作家的反对。反对观点之一,以肖瓦尔特为代表,她认为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并非一个女性主义的观点,只是一个“无性与不育”的隐喻;反对观点之二,以克里斯蒂娃为代表,她认为“双性同体”只是一种虚幻的假设理论,是一种退却与和解。 本文作者认为,伍氏的“双性同体”理论作为引导女性走出困境的一种策略,在解决性别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奥兰多在三十岁时性别由男变女,变为女性后的奥兰多在父权社会中屡屡碰壁,一无所有。不管她怎样努力,都未能摆脱来自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与歧视。回顾身为男性对所享有的特权,奥兰多陷入了彷徨与困惑,曾经任他随意塑造的世界仅仅因为性别的改变而使她举步维艰。奥兰多只能通过频繁换装,获取“双性同体”的特殊身份,对社会的传统价值重新审视。 本文指出,奥兰多的困境也正是女性主义者找到出路前所面临的艰难处境,换装后的奥兰多身兼两性的社会经历暗示了两性融合的可能性。正是通过对奥兰多这个“双性同体”人物的塑造,伍尔夫解构了性别二元论,提出了性别问题的 MA Thesis Alldrogyny in Orlando 解决途径在于两性间的和谐共存。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小说《奥 兰多》的现实意义在于批判父权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现象。 本文同时指出,伍尔夫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她首次将“双性同 体,,提升为理论,而且还将这一理论发展演变成女性作家试图缓和两性冲突的一种 崭新的写作手法,这在女性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双性同体女性主义 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56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姜颖;;《茉莉》中的双性同体形象[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643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43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3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