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中海派文化的重现

发布时间:2017-03-24 11:08

  本文关键词: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中海派文化的重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三中心的国际大都市,在国际上也享有高知名度。国内外除去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交流,文化交流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其中对异国友人进行海派文化的弘扬和宣传成了一项重要命题。王安忆作为海派文化的传人,其作品《长恨歌》以1940至1980末的上海为时代背景,看似写女性的历史和故事,实写上海的兴盛衰落,以海派文化的各种魅力吸引了大量读者。其英译本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也于2008年发表,由Michael Berry和Susan Chan Egan共同译著。由于两位译者均在翻译习惯、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优势和劣势,加上笔者参考了目的与国家和读者对英译本的评价,所以笔者对英译本中对原作的海派文化的意象和特征的重现间题进行深入研究。 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前辈、众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提炼出海派文学最有别于其他派别的特点,总体归纳为以下几点:1.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文学;2.浓重商业化色彩;3.文化包容度广,不仅局限于中西合璧,海派文化是将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这三者成功有效结合起来的文化;4.女性的独立解放意识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笔者将研究部分分为三大章节,分别对空间环境、服饰家具、代表人物中出现的海派文化相关的意象结合自己已总结的海派文化的典型特征进行比对和分析,对译文中处理得当的地方予以肯定,对译文中的误译或疏漏进行修正和补充,力图使海派文化得以在英译本中原汁原味的完整重现。 对于空间环境的刻画,王安忆并不以某处的弄堂、石库门、闺阁、鸽子作为代表来叙述,不以特殊的典型的环境来建构人物形象,而是以散文化的笔调描绘出上海弄堂、石库门、闺阁、鸽子等的普遍特征,总结出上海弄堂中不同与北方古朴街巷的浓郁的商业气息。所以在第一章空间环境的英译中,笔者主要强调译文弄堂、石库门、平安里等深具海派特色的建筑物的英译在措辞选择上的重要性,通过选用准确重现原文的词使目的语读者准确了解这些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其背后承载的海派文化的商业内涵。同时笔者强调在必要时,需对弄堂、亭子间等本土建筑形式进行加注,采用拼音加解释的方式翻译,力求翻译的完整性。 对于细节的刻画,王安忆则是极尽细腻繁复之能事,尤其对服饰、家居饰品、摆设等,可谓是花样百出,费尽了心思,令旧上海的繁华往昔、低调又不失典雅的浪漫风情、跃然纸上、深入人心。所以第二章老上海遗物的英译中,笔者主要分为两大内容,一为服饰,二为家具,其中家具还包括摆设、器皿等常用家居物品。针对这些细节,笔者强调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在保留这些物品外观的繁复华丽的同时更好的译出其用途,使读者了解海派文化中最显著的商业化特点:一种平民化的高雅艺术,即亦雅亦俗,以及使读者看到海派文化中对中西各种文化的海纳百川兼并包容的特点。 对于人物的刻画,王安忆以王琦瑶为海派女性典型,以她的故事来体现出上海城市的特点。由于商业模式在旧上海各个方面的渗入,使得两性关系也变了味。第三章海派文化的代表人物的英译中,笔者通过分析译文中反应出的女性意识的抬头、两性关系的颠覆等的段落,如王琦瑶赛前与导演的对话、王琦瑶与李主任的洞房一刻、王琦瑶的美色对各个男性的诱惑等,以印证海派文化中有别京派的女性的独立解放意识。同时笔者又略施笔墨于淘金客长脚,分析其英译文中的对长脚犯罪一事的刻画所表现出来的海派文化繁华商业的背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黑洞泯灭人心的灰暗一面,使海派文化的特性得以完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综上所述笔者尝试借助作家(王安忆)本身的高知名度,借助作品《长恨歌》中的上海——这一地域辨析度很高的城市,在上述的基础上,对译文如何尽可能多的体现其地域文化——海派文化的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借用各种方法令英译文在反映中国文化的同时突出上海文化,并重现和真实还原原作中海派文化的意象,以此让更多的世界友人了解海派文化,也向国际世界展示出中国是个和而不同的国家。
【关键词】:翻译 海派文化 王安忆 长恨歌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致谢2-3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引言8-17
  • 第一章 上海传统空间环境在英译本中的重现和缺失17-31
  • 弄堂17-24
  • 石库门24-28
  • 平安里28-31
  • 第二章 老上海遗物的英译策略31-39
  • 服饰31-34
  • 家具摆设34-36
  • 残骸36-39
  • 第三章 英译本中海派代表人物的表现39-51
  • 王}貉,

    本文编号:265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2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