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解读霍尔顿的“迷失”

发布时间:2020-05-22 22:38
【摘要】: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同时也是倍受争议的一部作品。作为率先反抗一九五○年代美国社会的物质繁荣和精神生活冷漠空虚的矛盾的年轻作家,塞林格尤为关注青少年的精神危机问题,他唯一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这种主题风格的代表。透过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双眼,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生存的这个荒诞的现代社会以及不断蔓延的精神疏离,社会冷漠和痛苦生存。 这篇论文是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的一个尝试性的研究。作为对人类生存的评估和解释,虚无主义被认为是对人类生存具有神圣价值的思考。“上帝死了”,最高价值自行贬值,人被抛向了精神匮乏的现代荒原。根据尼采的理解,现代精神也具有虚无主义的特征,虚无主义是对人性的最深刻的思索。借助于尼采的理论,我们认识到了霍尔顿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空虚的精神状态。并且,据于此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精神状况。这篇论文共由五个部分构成:介绍,文献综述,理论框架,讨论以及结尾。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小说作者J.D.塞林格及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二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对这本小说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对理论虚无主义的阐述,包括虚无主义的定义,以及在虚无主义中尼采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作为对小说分析的理论依据。第四章主要分析霍尔顿的精神匮乏带来的痛苦状况。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思考和他对虚无主义特征的论述在霍尔顿及其他一些人身上得到了体现。基于抵抗现行价值观和尝试寻找更完善的道德秩序的努力,虚无主义在霍尔顿现代生存的抵抗与追寻中体现出来。霍尔顿反抗冷漠荒诞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他从社会疏离,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意义的心灵的交流。透过霍尔顿的双眼我们发现了疾病一样四处蔓延的孤独与疏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精神在本质上属于虚无主义。通过霍尔顿的抗争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他苦苦追寻人性之美和对现代生存的价值重估的尝试。并且,虚无主义可以被视为是对人类创造性新思考,衰退也孕育着进步。我们也可以发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更美好的生存状况的渴望。最后一章主要总结了我个人对尼采虚无主义的理解,及对虚无主义应用于此部作品的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冰;“红”的释义——评《麦田里的守望者》红色的运用[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2 罗世平;《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反正统文化语言[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1期

3 杨秋荣;谁是真正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题旨解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唐小多;;爱、霍尔顿、旅程与少年[J];青年文学;2006年12期

5 胡朝新;;远山在呼唤[J];世界博览;1992年12期

6 朱晶;《麦田里的守望者》:反叛迂腐与虚伪的“现代经典”[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张慧诚;守望者生命中的矛盾与迷失——霍尔顿人生的探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马岚;霍尔顿·考尔菲德:一个孤独的反抗者——解析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杨茜;大观园里的守望者[J];红楼梦学刊;2002年01期

10 张介明;“反抗”与“回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J];名作欣赏;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籍琰;;从抗拒到和解——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成长历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洁;;从叛逆到妥协——用心理分析法解读霍尔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阮倩;;颠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儿童/成人的二元对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石建和;张泉;;构建建筑师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一种类型学的解决方案[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甘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霍尔顿与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炳新;霍尔顿:生活在程序之外[N];中国邮政报;2002年

2 董国超;“麦田守望”与“解救兔子”[N];文艺报;2011年

3 王平;快速开新店的秘密[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余s,

本文编号:2676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76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