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解读霍尔顿的“迷失”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冰;“红”的释义——评《麦田里的守望者》红色的运用[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2 罗世平;《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反正统文化语言[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1期
3 杨秋荣;谁是真正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题旨解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唐小多;;爱、霍尔顿、旅程与少年[J];青年文学;2006年12期
5 胡朝新;;远山在呼唤[J];世界博览;1992年12期
6 朱晶;《麦田里的守望者》:反叛迂腐与虚伪的“现代经典”[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张慧诚;守望者生命中的矛盾与迷失——霍尔顿人生的探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马岚;霍尔顿·考尔菲德:一个孤独的反抗者——解析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杨茜;大观园里的守望者[J];红楼梦学刊;2002年01期
10 张介明;“反抗”与“回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J];名作欣赏;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籍琰;;从抗拒到和解——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成长历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洁;;从叛逆到妥协——用心理分析法解读霍尔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阮倩;;颠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儿童/成人的二元对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石建和;张泉;;构建建筑师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一种类型学的解决方案[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甘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霍尔顿与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炳新;霍尔顿:生活在程序之外[N];中国邮政报;2002年
2 董国超;“麦田守望”与“解救兔子”[N];文艺报;2011年
3 王平;快速开新店的秘密[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余s,
本文编号:2676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7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