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蝇王》中的反讽艺术

发布时间:2020-05-22 23:17
【摘要】: 威廉·戈尔丁,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二战后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小说《蝇王》问世后不久就引起轰动,不仅深受读者的喜爱,在西方各国颇为畅销,而且倍受学者的青睐,评论家不断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各种诠释。通过描写一群因现代战争而流落到荒岛的学童的故事,戈尔丁旨在揭示人性本恶的主题。小说从不同的道德角度构思,真实地反映了二战后的社会状况,也反映了战后欧洲人的共同关心的问题:世界是否会有持久的和平。 本文旨在挖掘《蝇王》的反讽艺术。自从《蝇王》发表以来,人们对它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但着重论述反讽的还不多见。反讽是小说创作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本文作者认为,研究反讽在《蝇王》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蝇王》是一部精心设计的反讽网。戈尔丁巧妙地将人物反讽和情节反讽交织在一起。小说中人物与事件的发展结局都与人们最初的期望相悖:一群天真无邪的英国学童退化为嗜血的野蛮人;他们试图在天堂般的海岛上建立一个民主的乐园,最终小岛成为火海,民主的乐园变成了独裁者统治下的地狱;孩子们一直渴望重新回到文明世界,而他们最终的得救也极具反讽意味,因为他们刚刚结束岛上儿童间的战争又被带到大规模的,更加残酷的成人战争中。通过运用反讽艺术,戈尔丁在《蝇王》中揭示了人性本恶的主题和对人类未来境况的担忧。人心的黑暗是一切罪恶的来源,如果没有文明的制约,人性的堕落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没有人能拯救儿童一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将人类从相互杀戮中解救出来。人性的拯救只能靠人类自己去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卫新;中国的《蝇王》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语研究;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2676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76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b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