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西方的注视下》中康拉德的人性关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波;张赐伟;;康拉德悲剧写作意识溯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王晓燕;“我们都是地球的子女”——关于康拉德种族观的思考[J];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3 王美萍;林燕;;《吉姆爷》的宏大叙事解体[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张俊;汪俊祺;;打猎运动:《猎人笔记》创作素材的源泉[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香宇;;《吉姆爷》中的明、暗“线”之美[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胡强;康拉德与英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刘建;;“文明与进步”的谎言——康拉德小说中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与批判[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7期
8 张香宇;;《吉姆爷》中的孤独之美[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9 李文军;马笑岩;;自我、他者、世界——论约瑟夫·康拉德丛林小说中的双重性[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张香宇;;暗流“独”涌、风景“独”好——从孤独角度解读康拉德《吉姆爷》[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4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琦;康拉德小说中的死亡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1年
2 李鹏;康拉德小说双希文化冲突的表现及原因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钲;康拉德《黑暗的心》:论殖民地人民被剥夺的话语[D];山西大学;2011年
4 赵芳;心理真相的揭示与小说艺术的嬗变——论亨利·詹姆斯的内向化创作[D];吉林大学;2004年
5 侯璐;精神发现之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香宇;戴项链的孤独行者[D];河南大学;2006年
7 严慧仁;《吉姆爷》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赵卿;心灵发现之旅[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秀丽;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的人性表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罗艳;荒诞的世界[D];湘潭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霄峰;;伏在女人背上的财产[J];视野;2007年04期
2 高继海;马洛的“寻觅”与库尔茨的“恐怖”——康拉德《黑暗的心》主题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3 王润华;从康拉德偷学来的一些“招数”─—老舍《二马》解读[J];中国文化;1995年01期
4 王伟光;;在学习英语中学习写作[J];少年儿童研究;2006年07期
5 乔国强;新浪漫主义运动的优秀代表──简评约瑟夫·康拉德和他的主要作品[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周敏;;试论《黑暗的心》中的殖民话语[J];电影评介;2006年20期
7 于建华;试析康拉德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雷晓玲;非母语文学创作中的典范——论康拉德的文学创作语言[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屈平;图画与戏剧:康拉德对小说艺术的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10 刘瑞卿;;黑暗笼罩,自由难寻——《黑暗的心》和《在一个自由的国度》对读[J];新学术;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倩;;谈康拉德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选择[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易敬松;伍忠良;;双船地震方法技术难点简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建华;;文明和人性的挽歌——《黑暗的中心》和《吉姆爷》主题谈[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吕洪灵;;《黑暗的心》:从叙述结构至语言与现实的关系[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一中;康拉德与剑桥大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江文兵;希尔顿Doubletree首入北京[N];北京商报;2007年
3 吴哲邋张启;波兰团秀美食 领事力推“必高思”[N];南方日报;2008年
4 岳志勇 王文阁;康拉德·魏德曼——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友好使者[N];陕西日报;2002年
5 潘小松;童年的约瑟夫·康拉德[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吴晓梅;环保要以客人为本[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孙喜庭 实习生 侯颖 本报记者 李兵;德国老专家情系中国企业[N];锦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夏斐;文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N];杭州日报;2008年
9 陈侗;海洋中的文学[N];文汇报;2001年
10 刘钢;世界贩卖人口犯罪活动日渐猖獗[N];中国社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萍;康拉德与浪漫主义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文军;自我、他者、世界[D];山东大学;2011年
3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符传丰;老舍短篇小说论[D];复旦大学;2007年
8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9 陈广兴;康拉德小说情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康拉德小说双希文化冲突的表现及原因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红;论康拉德海洋小说中的生态观与生命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筑超;后殖民主义视野下康拉德小说的文化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贾旭辉;康拉德小说的叙事话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黄燕;个人与世界:论康拉德小说中的旅程叙事[D];西南大学;2014年
6 顾琰菲;康拉德《密探》中的狂欢世界探微[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杨露yN;疏离与责任:康拉德精神之核[D];苏州大学;2003年
8 刘旭彩;康拉德—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4年
9 洪永娟;[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夏雅仙;他者的世界——康拉德作品中的女性[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80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80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