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占有》的马克思主义辨证阐释

发布时间:2020-05-29 00:12
【摘要】:本文试图对英国著名作家拜厄特的名作《占有》作马克思主义辨证批评。第 一章是对作家拜厄特和长篇小说《占有》的简介以及对国内外批评成果的梳理。 重点介绍了小说的情节和文类结构,同时在对国内外批评成果的梳理基础上提出 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第二章介绍马克思主义批评,简述了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个阶段,讨论了马 克思主义辨证批评的内涵以及本文将采用的马克思主义辨证批评策略。 第三章在三个同心框架内对《占有》作马克思主义辨证阐释。首先文本在第 一个视界即个人政治视界内被解作对社会矛盾的象征性解决,它投射出一种寻求 社会变革的乌托邦欲望。当进入第二个视界--阶级视界,我们分析的客体-- 文本已不再被理解成狭义的个别文本或作品,而在形式上被重构成伟大的集体或 阶级话语,小说《占有》被理解成中产阶级知识女性对西方男性中心主义、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性反思,小说从故事和话语两个方面,动 摇了西方男性传统叙事的价值体系,批判了西方男性中心主义话语植根其间的生 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最后,当进入历史的终极视域,个别文本与其意识形态都将 经历最后一次改造,,文本被理解成由不同符号系统的共存而传达给我们的象征性 信息,这些符号系统本身就是生产方式和不同社会构型的痕迹或预示。 鉴于国内对此作品的评论较少,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批评的视角对《占 有》作历史性阐释,试图将小说的形式和内容、社会基础和价值内涵整合起来加 以剖析,期望从宏观的历史视界对历史文本作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庆飞;张明;;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理论贡献[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2 郭强;;评奥尔曼关于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3 杜英;;“深入生活”:空间转移、身份重构与文艺创作[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4 桂起权;柳海涛;;从解释学视角看辩证法在中国的语境化(对话)——有感于读《中国辩证法》及其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杨青云;;试析铁凝小说《玫瑰门》的叙事策略[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6 陈轶;;思考和叙述的双重自由——以王小波《时代三部曲》为例[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7 孙桂荣;;“外来者”故事的女性改写——对新时期女性小说的一种文化解读[J];上海文学;2011年09期

8 成瑞;;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9 徐小琴;;对《毒瘾难戒》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J];山花;2011年16期

10 曹小娟;;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形象[J];小说评论;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树东;;对抗战文学三种叙述模式的分析与反思——纪念抗日战争结束60周年[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罗璇;;体育新闻报道叙述模式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陈剑宁;张绍九;;时代情绪的迸发——从叙述学角度再读《红高粱》[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7年

4 李直飞;;龙门阵里面的“死水微澜”——《死水微澜》中龙门阵文化的探析[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5 王恒展;;《谷梁传》与中国小说[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傅永军;;论西方现代性理论的普适价值[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吴文薇;;启蒙与催化——论新时期对西方叙事学的引进[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徐巍;;剧本化和影像化——当代小说叙事研究的视觉文化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周冰心;;边际与突围——一个正在崛起的文学“代内单元”现象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兴安;;恐怖小说在中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建平;突破西方芭蕾传统叙述模式[N];人民日报;2001年

2 张浩文;去隔与贴近[N];文学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时e

本文编号:2686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86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