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上春树小说的后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生;;近三十余年日本、中国内地村上春树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升远;;风飘叶,一剪梅[J];作家;2011年13期
3 叶溪;;从取之于世界到走向世界——浅谈日本文学的走向[J];华章;2011年22期
4 肖开益;高春璐;;论儒家思想对日本文学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吕敏;;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下的“小沈阳现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宋会芳;;日本学研究的又一力作——评《多元视野下的日本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王杉;;周作人与日本文学[J];发现;2010年04期
8 彭俐;吴萌;;叶渭渠、唐月梅——最美学者伉俪[J];作家;2011年13期
9 陈航直;;存在感与美感的倒错——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变态美学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高姗;;“日本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沫若;菲戈;;我的母国·作为日本文学课题[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2 周苏烽;;日本文学翻译家金中简介[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3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邱岭;;《水浒传》人物设定比较谈——与《南总里见八犬传》相较[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5 伊藤虎丸;潘世圣;;创造社与日本文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6 桑凤平;俞海萌;;试论中日古典怪诞小说的“同途殊归”——《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衷尔钜;;中日文化交融的先驱——陈元峗对日本文化的贡献[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8 增田涉;刘惠;;郭沫若素描[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9 林韶南;;浅谈日本古代文学各期的特点及流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林哲翔;;加藤周一的翻译观之初探——以《明治初期的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鸥;日本文学与现代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叶渭渠;日本文学的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日本文学的经典[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叶渭渠 唐月梅;写在《日本文学史》完成之后[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张晖;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日本文学家是谁?[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戴铮;日本文学大奖引发连锁轰动[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田泳;我辜负了期待“林译《1Q84》”的读者[N];深圳商报;2010年
8 林林;日本文学史研究又一新成就[N];光明日报;2001年
9 大江健三郎/文 涂晓华/译;日本文学能成为世界文学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叶渭渠;日本文学的经典作品[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3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张瑾;小泉八云的日本情结与文学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6 朱晓军;形象流——电视媒介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靳明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兴起和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3年
9 宋彦;穿行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勾艳军;日本近世小说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莉红;论村上春树小说的后现代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毛晓峰;试论夏衍对日本文学的译介与接受[D];浙江大学;2007年
3 吴金霞;试论日本文学翻译中“注释”与“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明;论改革开放与中国对日本文学的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涛;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刘翌;论日本文学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2年
7 刘平;原创播客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炜;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海萌;世事浮沉中的惊艳[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台丽静;郭沫若与日本[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8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9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