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解析《喜福会》
发布时间:2020-06-10 05:41
【摘要】:谭恩美是美国知名的华裔小说家,她的作品从第一部书写华人社会母女关系的《喜福会》开始,一直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欢迎。她的作品从她自己的特殊身份出发,探讨华人女性的生活情感,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母女形象。《喜福会》从四对母女的角度讲述她们各自的生活经历,透露出华裔两代人在多重文化交织中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现状。 本文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谭恩美的《喜福会》,突出华裔妇女在种族、性别和阶级的三重压抑下寻回自己声音和主体性的努力,再现了自身从边缘化的“他者”形象逐步转变为“自我”的动态过程。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华人妇女在美国历史上被扭曲的刻板化形象,以及谭恩美和她的作品在美国文学界的影响。作为少数民族的华人在美国历史上饱受歧视和剥削,而处于“第二性”的华人妇女更是受到来自帝国主义和父权社会的双重压抑。从华人的妓女形象,到流行文化中兴起的“害羞莲花”和“龙女”,反映了华人妇女的边缘化地位。华裔文学的兴起,尤其是一批华裔女性作家如汤亭亭和谭恩美的涌现,为华裔妇女打破长期歪曲的形象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努力。 第二部分首先梳理了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脉络,并分析了《喜福会》中母女两代人的失声状态在各个方面的体现。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都致力于揭示权力政治关系中的不平等,并积极为弱者和处于边缘地位的他者寻求出路。在这两种理论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融合“种族”,“性别”和“阶级”于一体,能更好地阐释第三世界妇女的境遇。 第三部分反映母亲们意识到沉默状态后打破沉默的努力。社会环境在民权运动以及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后开始松动,也使母亲们意识到自己的沉默,更促成了她们寻求讲故事这一传统方式来打破沉默。通过讲述文化传统和自身经历来启发女儿,,母亲们最终打破了歪曲的形象和实现了母女关系的和解。 第四部分从女儿的角度分析深受霸权文化影响而疏远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不能完全融入主流文化的移民第二代如何走出身份困境,打破沉默。母亲们讲述的故事给女儿们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的契机。此外,母女两代也通过讲故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705859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712.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彩霞;评价理论下《喜福会》中的华裔女性话语特点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5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0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