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女性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2 17:13
【摘要】: 汤亭亭(又名玛克辛.洪.金斯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卓越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她通常被认为是将亚裔美国文学引入美国主流文学的领军人物。通过《女勇士》(1976)、《中国佬》(1980)、《孙行者》(1989)这三部作品,汤亭亭不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建立了她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事实证明,她是成功做到融合中西文化的最有影响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她于1976年出版的处女作《女勇士:一个生活在“鬼”中间的女孩的童年回忆》,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创建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很多学者分别从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边缘文化、青少年的困惑与叛逆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而本文拟从性别及文化的角度对《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全面的分析。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对汤亭亭生平及《女勇士》这部作品的介绍,及其这部作品所引起的国内外对它的评论。 第二部分,探讨了《女勇士》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所遭受的性别压迫以及为摆脱性别歧视女性所做出的努力。女性所遭受的性别压迫主要体现在女性的沉默及集体无意识对女性的迫害两个方面。在中国的无名姑姑因通奸被全村人抛弃跳井而亡,自始至终都保持沉默,将所有的苦楚埋在了心里;主人公的姨妈月兰被出国后的丈夫抛弃却又不敢去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老死在疯人院;在《女勇士》第五章中,主人公在美国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遭遇等等都是女性遭受性别压迫导致沉默的实例。有些女性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如无名姑姑、花木兰。无名姑姑跳井而死,是对所有迫害她的人的抗议;花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这些都是女性努力摆脱性别压迫的表现。 第三部分,分析了几位女性在西方世界的种种困境,借此阐述了中西文化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女性在西方世界的两难困境体现了东西文化的碰撞,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女儿与第一代移民父母之间的矛盾,儿女们在美国的陌生感等等都体现了东西文化的碰撞。之后通过“汤亭亭版”的蔡文姬的故事,通过她的歌声与胡笳的声音,以及母亲勇兰的故事体现了两种文化的融合。 第四部分,作者进一步总结分析了《女勇士》中女性所做出的努力。她们的努力实际上是她们构建性别身份及文化身份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陈述了女勇士们的困惑及矛盾。在《女勇士》中的少女“我”眼里,女性是软弱的、无能的。而且“女勇士”本质上还是被赋予了某些男性特点的女性英雄的化身,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形象所体现的实际上仍然是男权社会的价值观。 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全文通过对《女勇士》中几位女性形象的分析,阐释了这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性别歧视和文化冲突,以及几位成功女性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所作的努力。最后,作者提出了从性别以及文化角度研究《女勇士》这部作品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涛;;解读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观[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晓平;“殊途”,“同归”——汤亭亭与赛珍珠作品视角、思想的比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3 范晖;;试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香蕉人”特征[J];作家;2010年04期

4 裘健;;论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女勇士》的叙事风格[J];作家;2010年06期

5 高明玉;;迂回的言说:汤亭亭《女勇士》对《木兰辞》的“误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喜华;;论汤亭亭《女勇士》的自我东方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薛小惠;;语言就是力量——从《女勇士》看一位华裔美国女性的身份寻求[J];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8 魏文;;论《女勇士》书写中国的双重叙事策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秦红丽;;从单一的坚守到双向的融合——试论《女勇士》中对身份认同的追寻[J];沧桑;2008年03期

10 李侠;;虚构亦真实——浅析汤亭亭的《女勇士》[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婷婷;;从《女勇士》到《和平老兵》(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黄际英;魏艳辉;;华裔作家的尴尬:试析“赵汤论战”的文类之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索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5 ;索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柳泳夏;;“他者”华人的中国性(chineseness)想象——以旧金山华人文学为中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7 裴水妹;;木兰关公在美国 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传统历史人物的运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刘智欢;;论《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2008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来稿获奖论文[A];2009“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暨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徐颖果;化裔作家作品中的中国文化[N];文艺报;2005年

3 杨春;汤亭亭拒绝美国评论家的“文化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张子清;汤亭亭:她的诗集像一本日记[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2709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09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