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寓言世界的构成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46.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晖;;略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叙事行进方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2 卜伟才;卡尔维诺小说的“迷宫叙事”探析[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3期
3 ;卷首语[J];边疆文学;2000年09期
4 浦净净;;浅析卡尔维诺后现代主义叙事艺术[J];作家;2009年14期
5 董鼎山;;卡尔维诺的"幻想"小说[J];读书;1981年02期
6 单娟;;卡尔维诺文学价值观与心智问题探析[J];西江月;2010年17期
7 夏秋;;“人无完人”[J];读书;1982年07期
8 黄灿然;;为什么要读经典?[J];书城;2000年06期
9 蓝蓝;;黑羊的哀歌[J];名作欣赏;2009年13期
10 邱华栋;;伊塔洛·卡尔维诺:“飞鸟般的作家”[J];长江文艺;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周建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像文化[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素卿;;都市地理学的理论光谱与发展趋向:从人文生态学派到后现代主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尤娜;;后现代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李峻;刘晓刚;曹霄洁;;现代科技革命与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发展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东风;从后现代主义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万武;一上路就迷失的教训[N];辽宁日报;2008年
3 肖四新;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折射与变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李丽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N];学习时报;2010年
6 易英;《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N];美术报;2007年
7 王守仁 童庆生;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N];文艺报;2007年
8 杨生平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佩里·安德森:后现代主义共生着两种对抗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胡作玄 中科院系统所研究员;数学是后现代思想的根源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后现代主义与新红酒文化[N];财经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黎红;论卡尔维诺小说诗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8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锡英;诗与思:卡尔维诺的小说艺术[D];暨南大学;2006年
2 方若冰;卡尔维诺寓言世界的构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魏旭\
本文编号:2714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1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