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散居族裔理论下《喜福会》中的“他者”

发布时间:2020-06-20 14:48
【摘要】: 散居族裔批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本文拟通过对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母女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的分析,探寻第一代华裔及其后代在美国主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所处的两难境地,即无可避免的“他者”身份,剖析两代人在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识。华裔后代从最初的对母亲的不理解和对母爱的不接受,到最终的幡然悔悟和对母爱的延续,体现出她们身份的最终认同与文化的融合。中西文化并非互相对立、水火不容的两种意识形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两者实则呈现出交汇继而相互认同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纯琳;;“散居”一词的谱系学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刘登翰;世界华文文学的存在形态与运动方式——关于“一体化”和“多中心”的辩识[J];东南学术;2004年03期

3 王宁;全球化理论与文学研究[J];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4 王宁;“后理论时代”西方理论思潮的走向[J];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5 赵贺梅;;中国大陆流散文学中城市对乡村的文化殖民——重读路遥的《人生》[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曾理;两个世界,还是一个世界?——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华人的“文化认同”问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7 杜霞;人在边缘:异域写作中的文化认同[J];华文文学;2005年02期

8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主题比较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贾岩;母亲的角色定位及其文化属性意识——谈海外华人文学的发展传承[J];理论学刊;2005年09期

10 胡勇;变形的龙——从《女勇士》的艺术与文化接受谈华裔文学的跨文化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722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22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b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