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喧嚣世界中的死亡和双重性: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0-06-21 05:39
【摘要】:本论文着力探索福克纳在其《我弥留之际》中“老故事”的意义以及“最佳方法”的使用。传统上宇宙的构架是层次化的,但混乱却随着秩序的崩溃而发生。自然中的冲突回应着人性的双重性和死亡的本能。在《我弥留之际》中,人物都具有双重的角色:受害者和施虐者。语言和时间在象征阶段的介入,促使这些人物和母性的联系分裂,从而成为“向死而生”的牺牲者。在这个意义上,本德伦一家人是在疏离和幻灭中一群处于“弥留之际”的人。但同时,在遭遇了史诗性的洪水和烈火的考验后,人性非但没有得到升华,其黑暗的一面反而使他们沦为复仇的野兽。嗜血的渴望驱动他们在彼此身上找寻施虐的对象,却丝毫未意识到自己沦为下一个受害者的命运。弑父,弑母、弑兄、弑婴的主题肆虐于小说人物的生活中,将他们的世界影射成了艾略特笔下的荒原。因此,本书的题目,《我弥留之际》不是指涉小说中某一具体人物,而是反映了战后现代社会人们的处境。 秩序的混乱和世界的毁灭不是轰然而溃,而是在一瞥之中,一声哀鸣里,随着古老美德的消融而亡。为了讲述关于人的内在冲突的“老故事”,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的叙事构架采用了同心圆和多角度讲述的模式。其中,叙事的交流通过视角、声音和人物的塑造而完成。为了探索福克纳叙事策略中的“最佳方法”,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本德伦世界的倒塌,并侧重于对叙事聚焦、叙事声音、以及人物分析方面。这些技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712.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明珠;运用格雷马斯叙事语法解读《我弥留之际》的异化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3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23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