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金色笔记》的叙事时间艺术

发布时间:2020-07-09 06:51
【摘要】: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代表作《金色笔记》以主题多元、大胆的写作试验而著称,作者大胆地用极具后现代色彩的碎片化时间呼应主旨。本文拟用热奈特的时间理论——时距,即叙事节奏对其文本进行叙事解读,挖掘其作品主旨和时间艺术之间的联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胡芳;;《金色笔记》的叙事策略后现代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郭瑞芳;任自峰;王大亮;;从《又来了,爱情》看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情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郭智文;;本我,自我,他我——《金色笔记》中汤姆的精神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赵杰;;《占有》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孙霄;;多丽斯·莱辛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耿莉;;《金色笔记》的空间释读[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周聃;;从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内容分析其小说创作源泉[J];才智;2010年02期

9 程航;;解析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J];长城;2010年04期

10 贾琳;;《金色笔记》中的典故研究[J];长城;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2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欧荣;戴维·洛奇作品中的“危机”母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贺娟;都市意象的女性主义书写[D];辽宁大学;2008年

6 沈雁;威廉·戈尔丁后期小说的喜剧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罗贻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戴鸿斌;缪里尔·斯帕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李永梅;“渡河人”对家园的追寻[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刚;漂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元珍;黄昏的惆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艳飞;戈尔丁对荒岛文学的继承和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4 胡君;论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的困境与理想追求[D];江南大学;2010年

5 徐静;《金色笔记》的隐喻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一杰;从压抑到自由—解读金斯莱·艾米斯之《幸运的吉姆》[D];南昌大学;2010年

7 肖燕;多丽斯·莱辛幻想系列小说的独特未来意识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8 夏云;叙事虚构小说视角的文体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贾春霞;试析《蝇王》的艺术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丁兆国;戏拟与复调的寓意[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诗琼;;《金色笔记》中的欲望都市[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2 陈群燕;;屈服与抗争——从“时距”的角度解读《死水微澜》的女人命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3 张成喜;付纬航;;《微暗的火》的时距分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陈晓辉;;论红柯小说的叙事时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叶奕翔;;大众文化的叙事策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杜丽霞;;存在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中安娜的人物形象解读[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7 杜丽霞;;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金色笔记》中汤姆的人物形象[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8 卢永芬;;从莱辛的《拉奥孔》谈诗的合法性[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9 王瑞;;莱辛与苏轼诗画理论之比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吕燕清;;多丽丝·莱辛与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刍议[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鄢然;;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政治意识与叙事策略[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陈晓清;;试论红楼梦词之叙事艺术[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艺高;;人才甄选要素及模型构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宋利虎;姚陈;;三维弯曲界面的炮集P波反射时距[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蓦;;艺术消费:超越纯娱乐的审美再创造——莱辛剧评的现实意义[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6 全涌;顾明;;基于极值Ⅰ型分布的风压系数极值的计算方法[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7 李兴亮;付蓉;;艺术地融入:简论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方式的影响(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丁临一;;近年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呈现三个亮点[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9 郝重涛;姚陈;张建中;;任意空间取向TI介质非双曲时距的VTI近似误差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国球;;文本、言说与生活——《上元灯》再探[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季国平;呼唤中国的莱辛[N];人民日报;2009年

2 徐鲁;春天里坐火车去看莱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曾庆瑞;叙事节奏的新景观[N];文艺报;2001年

4 任姗姗;《黎明之前》:智慧的谍战剧叙事[N];人民日报;2010年

5 马季;疼感·忧伤·反思[N];文艺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宏;知不易行更难[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7 陶健昕;跌宕起伏 大喜大悲[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本周推荐[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叶隽;文章犹在未尽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温惠宇;呼唤“有人气的英雄”[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根娜布其;《蒙古秘史》叙事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4 尹雪华;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赵健;晚清翻译小说文体新变及其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7 陈有国;时间知觉自动与受控加工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王金凤;保罗·利科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的历史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晶晶;对话与交流—《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策略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2 王晓君;多丽丝莱辛的追寻[D];河北大学;2010年

3 肖燕;多丽斯·莱辛幻想系列小说的独特未来意识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4 樊晓君;《金色笔记》的空间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星;《金色笔记》中话语与叙述技巧的叙述文体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洁;莱辛的复调[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张颂;论莱辛《裂缝》中的和谐主题[D];三峡大学;2010年

8 王志鹏;郁达夫小说的叙事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茜;关于叙事时间对叙事语篇理解促进的一项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连小红;叙事时间与文本意义的生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7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47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