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马拉默德《店员》中的道德再生主题

发布时间:2020-07-11 03:42
【摘要】:作为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公认的旗手,伯纳德·马拉默德擅长以描写犹太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来开掘人类在苦难中追求美好道德的大主题。《店员》(又译《伙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在小说中,马拉默德把犹太人为人类赎罪而受苦的这一宗教传统观念看成是人与人之间责任感的真实体现,犹太人不再是上帝的特选子民,而是被赋予更为广泛的意义,成为人类道德的化身。道德再生是该小说的基本主题。 小说主人公弗兰克的道德再生主题贯穿了整部小说。弗兰克是一个具有善恶双重品质的人:一方面,他像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沃德一样不断地做坏事;另一方面,他又像圣方济向往美好的事情。成为莫里斯的店员后,在莫里斯的道德感召下,弗兰克经过长期的痛苦挣扎终于完成了他的道德再生。转变后的弗兰克就像是一个孤儿找到了父亲,一个无家可归者找到了家庭的温暖,一个情感迷失者找到了情感交流的渠道。他的再生不仅表明个人的道德再生,更是体现了马拉默德创作的根本:不仅要以忍受痛苦来赎救自己,还需要去赎救非犹太人。由此可见,马拉默德在《店员》中不仅反映了犹太人的实际生存状况,而且从犹太人的生活中发掘出阐释人类普遍问题的一般哲理。 全文分三部分:导论、正文和结语。 导论部分概述批评界对马拉默德作为犹太小说家和道德小说家的评论,以及对他的代表作《店员》的种种解读,同时也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正文分三章: 第一章简单介绍了马拉默德的家庭生活经历及其代表作《店员》。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美国小说贬低人类道德价值的现状不仅使得马拉默德在作品中极其关注道德问题,而且也使他坚信人类只有在苦难中才能坚守一种美德,强调道德的再生。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712.07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莉;王飞;;解读《店员》中弗兰克的转变过程——用温尼科特精神分析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维;《店员》原型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杨彩霞;论伯纳德·马拉默德《伙计》中的团结意识[D];河南大学;2010年

3 凌建平;论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创伤[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9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49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