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哥特体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3:38
【摘要】: “哥特”一词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后来又被用来指称一种中世纪建筑风格,而“哥特体”小说中包含的明显的叙事特征,就是“哥特性”,即恐怖,神秘,魔幻,悬疑。本文所讨论的哥特体小说是指:18世纪后半期出现在英国的,以古堡、荒野或修道院为背景,描写凶杀、暴力、复仇等内容,经常出现幽灵、鬼怪或者超自然现象,情节恐怖,气氛阴森神秘的小说。 哥特体小说在文坛上可谓昙花一现,从初始到幻灭,前后不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杰出的作品也寥寥几部。我们将以其中四部代表作为线索,对哥特体小说进行追根溯源,考察哥特体小说的变迁历史。《奥特朗托堡》作为哥特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其中所包含的哥特式因素受到当时英国整体文学风气的影响,对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了反驳和颠覆。此后,《奥多夫的神秘》开创了哥特体小说的重要元素——“悬疑”,《修道士》将哥特体小说的写作从表层引向心理,而《弗兰肯斯坦》则将哥特体小说推向魔幻,进而影响到了当今大行其道的科幻题材。 哥特体小说的突出特点便在于它的四大要素,即悬念、神秘、魔幻和恐怖。哥特体小说作家主要使用了四种方式来表现这四大要素,即场景陌生化,如将修道院,古堡,密室等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情节复杂化,如设置一些身世之谜,神秘事件等等;人物类型化,如敏感的女主角,拜伦式英雄等类型化的人物是哥特体小说的首选;主题极端化,如乱伦、死亡、隔绝等都是哥特体小说常见的主题。 最后我们还要对哥特体小说进行一番叙事学研究。哥特体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顺序的变换。利用倒叙和预叙在时间上产生倒错,从而带来紧张感和不确定感,控制读者的期待。二是叙事节奏的控制。即利用僭叙来造成情节发展上的延宕效应。将叙述一些离奇事件的叙事时间故意延长,从而把读者的好奇心理和恐惧心理都调动到极限,让读者在延宕的过程中更长时间的享受恐惧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而重复叙事则是为了强调某事件的重要性,引起读者对这个事件的极度关注,而这样的事件,通常都是在文本中具有重要意义,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事件。三是叙事视角的选取。哥特体小说通常是采用零聚焦的叙事方式。然而在叙述过程中,又些微的采用了内聚焦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视角的转换,对于制造恐怖氛围,创造悬念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4
本文编号:2755042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雄姿;狄更斯哥特式小说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鲍燕蓉;蒂姆·伯顿电影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旭;《奥多芙的神秘》的空间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55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5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