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药》: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宁;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2 生安锋;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3 王建平;后殖民语境下的美国土著文学——路易丝·厄德里齐的《痕迹》[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4 霍米·巴巴,生安锋;黑人学者与印度公主[J];文学评论;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健衡;吴燕;钱婧;;《最蓝的眼睛》中的“恋物”悲情[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徐娴;;自我的迷失与重构——《接骨师之女》的文化认同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张岚;;从“beancurd”到“toufu”——浅谈文化对翻译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4 秦红丽;;从单一的坚守到双向的融合——试论《女勇士》中对身份认同的追寻[J];沧桑;2008年03期
5 张建萍;;霍米·巴巴与后殖民翻译理论[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李春蕾;;路易丝·厄德里克中国研究现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7 崔莉;;家庭故事里的族裔历史——析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8 宋素丽;;多元视域交织中的杂糅镜像——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多重考察[J];当代电影;2010年07期
9 陆薇;跨越此岸与彼岸的人:对华裔美国文学中“家”与身份的思考[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10 司若;现代城市的第二历史——略论香港陈果的“游民”电影[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如春;;身份认同问题三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文军;自我、他者、世界[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邓中良;奈保尔小说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宋晓英;精神追寻与生存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晓荣;叛逆·反思·认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潘晓涛;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的魔幻现实主义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菲;德里克后殖民批评理论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健;《爱药》:当代北美印第安文化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玲;帕慕克作品中的文化身份探讨[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孔静芳;表征与文化身份:黄哲伦剧本《新移民》、《蝴蝶君》和《黄面孔》的符号学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倩倩;找寻自我的存在之图[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平;试论翻译的混杂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罗璇;;混杂的意义——以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浅析《英国病人》[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王宁;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4 王藜;;霍米·巴巴混杂性理论在《黑暗的心》中的体现[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王宁;霍米·巴巴和他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南方文坛;2002年06期
6 生安锋;霍米·巴巴的“流亡诗学”[J];文艺研究;2004年05期
7 王波;;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述评[J];文教资料;2007年31期
8 郑怡;;从“混杂”理论看兰斯顿·休斯的诗歌[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刘满芸;;差异的光芒——析全球化语境下本土文化模式的重构[J];长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庶;许晶;;文化身份的寻觅与应变:考察海外华语作家的一个视角[J];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恩华;;PSH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吴冬;;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在后殖民语境下解读《上海孤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彬;;对农民的符号性表达与新农村建设——近年电影中关于青年农民的刻板印象[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4 王纪人;;对都市文化与文学综合研究的几点思考[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宏民;屈百达;;一类受限混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斐;;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武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流行音乐产制研究—以李宇春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祖国;杨力行;张欣莉;;复杂系统建模研究现状与展望[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陈雷;隋传宇;陈虹;邵东华;杨健美;苑纯秀;冯新港;林矫矫;;日本血吸虫分泌型和跨膜蛋白分子T辅助细胞表位的预测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石剑峰;“现代性”不仅仅是个西方的概念[N];东方早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研;陈冠中:在混杂性和多样性构建下的城市美学[N];辽宁日报;2008年
3 早报记者 石剑峰 记录整理;我们谈的不是印度,而是自己[N];东方早报;2011年
4 王纪人;对都市文化综合研究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5 齐泽萍;享受新闻带来的快乐[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6 小米;服装批发市场类别的区分[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年
7 何言宏;难以遮掩的辉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靳义;服装批发市场类别[N];今日信息报;2004年
9 ;如何进行对商业店铺的投资分析[N];市场报;2003年
10 王宁;全球后殖民语境下的身份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翟晶;边缘世界[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张晓玉;保罗·吉洛伊族裔散居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任一鸣;蒋彝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旭峰;解放政治与后殖民文学[D];南开大学;2009年
7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王p鷓
本文编号:2810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1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