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间:拉什迪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09-04 09:24
在英国文坛上,萨尔曼·拉什迪与奈保尔、石黑一雄并称为“移民作家三雄”;他甚至被称为“后殖民小说的教父”。本论文拟从文化身份入手,结合霍米·巴巴及其他学者的后殖民理论,分析拉什迪的文化身份和文学世界及其建构策略。 在引言中,论文主要介绍了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并进一步论证了这一理论与拉什迪及其作品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用“第三空间”概括拉什迪文化身份及其文学世界的合理性。在第一章中,论文从分析拉什迪的生存环境入手,探讨其文化身份的分裂与定位。其次,本章还详细阐述了拉什迪的移民文化身份与其文学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自然引出第二、第三、第四章关于其文学世界的分析。在第二章中,论文以《午夜的孩子》为文本基础,从人物、意象和互文性三个方面论述其文学世界的文化“杂交性”。在《午夜的孩子》中,东西方文化共存于一个文本世界,构成了一幅纷繁的“杂交”景观。在第三章中,论文以《摩尔人最后的叹息》为文本基础,论述了拉什迪的历史观及其文学表现。拉什迪通过对“过去”的书写,对“现在”的印度民族文化提出批判和建议,而后得出结论,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着“杂交”文化,同时也对虚假的文化“杂交”予以批判。在第四章中,论文以《她脚下的土地》为文本基础,从“空间”和“神话”两个方面论述拉什迪文学世界的“真实性”和“虚构性”。这也增加了拉什迪文学世界的“杂交”色彩。在第五章中,论文主要从“语言”和“魔幻现实主义”两个方面论述了拉什迪建构“第三空间”的文学策略。论文的最后一部分,重申论文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当下语境进一步阐述拉什迪的研究价值。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561.074
本文编号:2812147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561.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文菊;对萨尔曼·拉什迪《午夜之子》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晓蕾;杂糅:身份的寻找和重构[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2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1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