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特露:一个被消费的女性主义者
【文章目录】:
一、被言说的女性主义者
二、被消费的女性主义者
三、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辉;;《葛特露与克劳狄斯》中两性婚姻观之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2 陈晓兰;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曾军;;视觉文化与观看的政治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4 周宪;;论作为象征符号的“封面女郎”[J];艺术百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庆庆;;《聊斋志异》中的世情悲剧意识及其消解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华泉坤;牛振宇;;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酒神式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陈文忠;;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中国比较诗学的学术进程与研究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武彦君;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精神的演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10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燚;返乡农民工家乡认同感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慧君;论阿来长篇小说的悲剧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凤仪;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枫;法国《电影手册》主编答问录[J];电影艺术;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索才;约翰·厄普代克和他的创作[J];外国文学;1995年05期
2 袁音;于海;;“暮年的女巫情结”——约翰·厄普代克的《伊斯威克的寡妇》[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4期
3 盛宁;“冲浪人”厄普代克简论[J];当代外国文学;1984年01期
4 胡朗;;《零碎的爱》[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3期
5 叶子;;约翰·厄普代克《罗杰教授的版本》[J];读书;1987年02期
6 仲子;;厄普代克二新作[J];读书;1988年10期
7 刘道全;徘徊在追寻与逃避之间──论厄普代克笔下的“兔子”哈里[J];许昌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8 郭英剑;;厄普代克文学视野中的宗教意识[J];外国文学动态;2000年06期
9 严蓓雯;;厄普代克与英国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10 文楚安;《S》:厄普代克对“女性意识”的新探索[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靳涵身;重写与颠覆—约翰·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之互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王淑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胡永洪;发出自己的声音[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泊;迈克尔·坎宁安《末世之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读[D];兰州大学;2007年
2 华莉;论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中的哥特[D];苏州大学;2008年
3 赵晓雨;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郑莉;论《藻海无边》对“灰姑娘”原型的解构[D];兰州大学;2008年
5 姜辉;性别的二元对立与消解[D];西北大学;2009年
6 尹德峰;他者话语的交汇[D];兰州大学;2007年
7 白晶;《我弥留之际》中艾迪与《八月之光》中莉娜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万洪杰;惠特曼《草叶集》的女性主义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朱彩云;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在男女关系及有关艺术创作中的反映[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若白;厄普代克《兔子,跑吧》评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1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5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