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关于《弗兰肯斯坦》中人文主义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1:01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玛丽·雪莱(1797-1851)是著名诗人珀斯·雪莱的第二位妻子。她的父亲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母亲则是著名女性主义运动先驱玛丽·沃斯。我们发现这部小说体现了人物之间在责任、人际关系方面对话的失衡,也表现了多种声音的对话,包括小说中提及的人物、社会成员和不同时代的读者。《弗兰肯斯坦》体现了玛丽·雪莱的反叛精神,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弗兰肯斯坦》的不幸遭遇和命运不仅是寓言式的,而是预言式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人类在掌握了克隆技术的今天,不能盲目追求科学,而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科学,使人性的发展得到更大空间,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玛丽·雪莱之所以能够在一百多年前创造出弗兰肯斯坦这一文学人物,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及她本人的家庭背景和亲身经历分不开的。弗兰肯斯坦身上既体现了科学先驱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同时又体现了人性的局限性。他始终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尽管他敢于公然反抗上帝,自己亲手创造了一个巨人,但他和他的创造物都摆脱不了孤独的特性,最终陷入毁灭的结局。 本论文由三个章节以及结语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弗兰肯斯坦》的文学创作背景以及国内外评论界对《弗兰肯斯坦》的文学评论进行的文献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中心议题:人文主义因素在小说中的运用及小说的现实主义意义。第二章阐述了超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然后从小说场景、情节与人物塑造上挖掘小说中体现的超现实主义因素,以及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意义。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分析了玛丽·雪莱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这些因素的原因及目的的探讨。 论文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观点进行总结。作者认为小说通过营造一个充满恐惧意味的环境及魔幻化的人物,玛丽·雪莱试图展现她对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反思,科学技术不是至善至美的,而是有利有弊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科学,而是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合理地应用科学,使人性的发展得到更大的空间,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这就是《弗兰肯斯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克隆时代不可忽视的问题。
【学位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561.074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Frankenstein
    2 The Literature Reviews of Frankenstein at Home and Abroad
    3 The Synopsis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Humanistic Factors in the Novel
    1 The Surrealistic Factors in the Novel
        1.1 The Definition of Surrealism
        1.2 The Surrealistic Features in the Novel
            1.2.1 The Effects of Monstrous Scenes
            1.2.2 The Effects of the Plot
    2 The Supernatural Factors in the Novel
    3 A Brief Summary
Chapter Three Reasons of Using These Factors in the Novel
    1 Historical Reasons
    2 Personal Reasons
    3 A Brief Summary
Chapter Four Purposes of Using These Factors in the Novel
    1 A Balance between Reason and Sensibility
    2 A Satire on Justice
    3 Anti-Calvinism
    4 The Exposure of Women’s Anxiety
    5 The Concern of Child Educat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芬;;教师的胸襟[J];教师;2010年30期

2 李一鸣;;疯狂的科学家[J];大众电影;2008年23期

3 沈芬;;教师的胸襟[J];师道;2011年02期

4 沈芬;;教师的胸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03期

5 沈芬;;教师的胸襟[J];教书育人;2011年07期

6 张陆;;《弗兰肯斯坦》叙事人称特点探究[J];文学教育(上);2009年11期

7 王立群;;Frankenstein节选[J];新高考(高二语数外);2010年02期

8 郑博仁;;解读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人物塑造中浮士德精神及渊源[J];小说评论;2010年S1期

9 陶明星,王慧;《弗兰肯斯坦》的现实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玛丽·雪莱 ,阿荇;教授与怪物[J];科学启蒙;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4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学;2008年

6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7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杨瑛;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D];重庆大学;2004年

9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文;人文精神与教师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慧;九十年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内在理路及具体呈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锦玲;现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邰哈斯其木格;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唐超;关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琳;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人文精神[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8 范宜涛;论武警学员人文精神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牛福;我国人文精神对职业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影响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英楠;儒家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2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52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0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