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罗兰·巴尔特的“文之悦”
发布时间:2022-02-16 09:27
本文主要是对法国思想家罗兰·巴尔特的“文之悦”进行论述研究。他运用文学符号学对西方传统的“文”——他认为这种文具有逻格斯中心主义倾向的解构非常精彩,也引起过巨大的争议。1980年代以来,国内对他的译介、研究不可谓不多,在思想方面,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等各个角度,在学科方面,从文学、传播学、语言学到文本学等各个学科都涉及到。但笔者注意到,这些著述在罗兰·巴尔特思想的一个关键点上,即他所竭力追求的“文之悦”方面却语焉不详,给人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的感觉。故请允许笔者在此略谈拙见。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是论述逻格斯中心主义在西方的悠久传统及罗兰·巴尔特如何对这一传统进行解构的。第二章则在论述他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文”,其“文”的典型特征在于“悦”及“文”之所能“悦”的原因,并运用了他的思想对悦之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第三章主要论述巴尔特眼里的东方文化与现实中的东方文化是不同的,因此他关于东方文化的观点有相当的偏颇。最后是一个简单的结语,指出罗兰·巴尔特的解构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超越的结果。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学符号学对逻格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及其后果
1.1 从语言学到符号学
1.2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
1.3 意义的空无:文学符号学对逻格斯中心主义的解构的后果
第二章 文之悦
2.1 文:作为一种符号
2.2 悦与醉
2.3 文之能悦
第三章 文未必能悦
3.1 东方镜像中的"文"
3.2 东方现实中的"文"
3.3 文未必悦
简单的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话语伦理学的一次文学实践——以胡风事件为例[J]. 朱鉴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2]拿什么拯救你——“兄弟”?[J]. 朱鉴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罗兰·巴特文论中的佛道思想[J]. 郭泉. 当代外国文学. 2001(02)
[4]罗兰·巴特为什么谈论快感?[J]. 汪民安. 外国文学. 1998(06)
[5]评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J]. 王允道. 当代外国文学. 1996(04)
[6]罗兰·巴尔特:从结构主义走向反结构主义[J]. 冯寿农. 文艺争鸣. 1991(02)
[7]罗兰·巴特的本文理论[J]. 戈华. 文学评论. 1987(05)
本文编号:3627728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学符号学对逻格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及其后果
1.1 从语言学到符号学
1.2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
1.3 意义的空无:文学符号学对逻格斯中心主义的解构的后果
第二章 文之悦
2.1 文:作为一种符号
2.2 悦与醉
2.3 文之能悦
第三章 文未必能悦
3.1 东方镜像中的"文"
3.2 东方现实中的"文"
3.3 文未必悦
简单的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话语伦理学的一次文学实践——以胡风事件为例[J]. 朱鉴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2]拿什么拯救你——“兄弟”?[J]. 朱鉴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罗兰·巴特文论中的佛道思想[J]. 郭泉. 当代外国文学. 2001(02)
[4]罗兰·巴特为什么谈论快感?[J]. 汪民安. 外国文学. 1998(06)
[5]评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J]. 王允道. 当代外国文学. 1996(04)
[6]罗兰·巴尔特:从结构主义走向反结构主义[J]. 冯寿农. 文艺争鸣. 1991(02)
[7]罗兰·巴特的本文理论[J]. 戈华. 文学评论. 1987(05)
本文编号:3627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62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