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阿赫玛托娃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7 05:05
  重新审视和反思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我们无法回避白银时代最著名的诗人阿赫玛托娃。在中国,人们对阿赫玛托娃研究经历了由引进到遭冷遇、由重新认识到“阿赫玛托娃热”这样一段曲折的接受历程。其间,阿赫玛托娃研究在中国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对阿赫玛托娃在中国的接受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多角度、分层次考察的硕士论文还不曾见到。本文从文学接受史的角度,探讨阿赫玛托娃在中国沉浮波折、毁誉参半的命运,对阿赫玛托娃在中国的接受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归纳、分类,而且寻根究底地剖析制约与促进中国的阿赫玛托娃研究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中国的阿赫玛托娃研究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等。笔者希望经过本文的写作,使读者全面了解阿赫玛托娃在中国接受和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经典诗人。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论题由来及选题意义
    第三节 阿赫玛托娃的生平与创作
        一、阿赫玛托娃生活和创作遭遇
        二、阿赫玛托娃的文学成就
第一章 中国文学界译介及研究阿赫玛托娃情况概述
    第一节 文革前:引进并遭冷遇阶段
        一、阿赫玛托娃之引进
        二、阿赫玛托娃所遭受的冷遇
    第二节 文革后:重新认识及深化阶段
        一、重新认识与评价(80 年代)
        二、阿赫玛托娃研究新景观(90 年代至今)
第二章 阿赫玛托娃研究具体情况
    第一节 生平传记
    第二节 阿著作及其译介出版
    第三节 诗歌主题研究
    第四节 诗艺特征研究
        一、戏剧性艺术手法
        二、明显的小说特征
        三、“逆喻法”强效果
        四、精炼朴素的语言
第三章 阿赫玛托娃在中国境遇的反思
    第一节 文革前阿赫玛托娃译介与研究缺失的根源
        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1929-1949)
        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49-1959)
    第二节 文革后“阿赫玛托娃热”在中国的文化动因
        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79-1989)
        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1990-2009)
结论
    第一节 中国的阿赫玛托娃接受的成就
    第二节 中国的阿赫玛托娃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附录:中国对阿赫玛托娃研究取得的成果(1979-2009)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5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785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