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力量的交织与冲突——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伦理现场阐释
本文关键词:多种力量的交织与冲突——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伦理现场阐释
【摘要】:长诗《在高原》之所以成为易卜生最杰出的诗歌作品之一,主要在于诗人以主人公身上五种力量的交织与冲突为中心,以"我"的五种伦理身份的纠结为着力点,形成了引人关注而内容丰富复杂的伦理景观以及特别强烈的现场感,展现了一个青年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困惑及其体现的悲剧精神。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易卜生 《在高原》 伦理景观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易卜生戏剧地理基因问题研究”(编号:12YJC752006)
【分类号】:I533.072
【正文快照】: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1](P123-142)以自我抒情的方式,展现了一个青年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冲突,极具哲学意蕴与悲感力量,是其诗歌中的杰作。长诗通过“我”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宗教世界、哲学世界、爱情世界的关联,实现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建构与高远深厚的艺术创造。《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建军;杜雪琴;;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哲学之思与生态之维[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诗学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丽;论易卜生的《爱情的喜剧》中的反讽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2 李定清;易卜生与克尔凯戈尔[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王宁;易卜生研究的后现代视角:《野鸭》的个案分析[J];文艺研究;1999年02期
4 韩素梅;曹禺和易卜生戏剧结构的现代性体现[J];戏文;2002年04期
5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易卜生研究——“绿色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6 华文;《易卜生全集》即将出版[J];外国文学研究;1985年03期
7 吴学平;易卜生与王尔德[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2期
8 蒋亦凡;;易卜生年:民族主义VS世界主义[J];南风窗;2006年08期
9 王晓昀;易卜生的划时代贡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石琴娥;;“拯救西方文明的救生筏”[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璇菲;;《悲歌》中的超验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3 高毛华;;论《简·爱》中的神秘召唤[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罗晓云;;海勒笔下的大卫王[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李茹;;找回失去的自我:对《玩偶之家》和《推销员之死》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许继红;;透过“感觉结构”看威廉斯的文化整体论[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荣洁;;茨维塔耶娃的多神意识[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洪敏;;史文朋诗歌的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飒;;迷雾、虚无与存在——堂米格尔·乌纳穆诺及其《迷雾》[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易卜生笔下的黑暗依然存在[N];南方周末;2011年
2 清衣;易卜生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丁伟;易卜生的眼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李兵;《社会支柱》:易卜生剧作的转折点[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李兵;易卜生和他的《培尔·金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李兵;易卜生和他的《野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李兵;《人民公敌》:易卜生的最后一部社会问题剧[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何成洲;易卜生:现代戏剧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刘子;记忆的长河静静地流淌[N];天水日报;2006年
10 李兵;易卜生剧作《海上夫人》新解[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谢春艳;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宫月丽;从俄罗斯文学透视俄罗斯的宗教哲学理念[D];吉林大学;2007年
4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霞;《圣经》“诗歌书”的文学特色及其文本解读[D];复旦大学;2007年
6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邱运华;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8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安斌;清教主义对17-19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龙瑞翠;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的女性主义解读[D];新疆大学;2005年
2 丁礼宁;论新时期国内导演对易卜生戏剧作品的现代性诠释[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3 林丽英;奏响现代戏剧之序曲的美妙音符[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焱;海达·高布乐:黑暗中的舞者[D];河南大学;2008年
5 梁雪;现实主义戏剧形式的现代性变革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刘婷婷;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命运:两位女主人翁《玩偶之家》中娜拉与《匹格梅利翁》中伊莉莎的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孙丽丽;从毁灭到拯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姜振帅;从空间诗学解读“远古历史”中上帝的暴力[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雪;[D];郑州大学;2000年
10 何隽;作为文字形式的“上帝”[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77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7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