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逊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第二层皮》
发布时间:2017-07-26 23:03
本文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第二层皮》
更多相关文章: 《第二层皮》 詹姆逊 后现代主义 分裂 乌托邦
【摘要】: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约翰霍克斯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创作理念确立了他在二战之后美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堪称独立艺术家的典范。霍克斯是一位致力于实验创作的激情艺术家,他勇于挑战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形式,不懈地创造出一个充满梦魇、悲喜剧、断裂和非理性的世界。霍克斯的代表作之一,《第二层皮》以在二战中退役的美国军官斯基波自述的形式,通过对“毫无掩饰的梦魇史”的片段拼凑式的回忆,讲述了他与死亡形影不离的一生以及他最后在漂流岛上找到人生归宿的故事。小说中时空的纷繁错乱、象征意象的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突显了后现代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本文试图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结合《第二层皮》的小说文本来逐次分析“主体分裂和瓦解”在人物性格特征、叙事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方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小说文本中的“乌托邦”思想,包括“乌托邦”文本的构建及其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约翰霍克斯的生平、作品及其文学成就;然后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第二章概述了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思想理论,并详细阐释了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中的“主体分裂和瓦解”和“乌托邦”等理念。第三章采用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中的“主体分裂和瓦解”观点,着重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分裂”的性格特征、“分裂”的情节安排和“分裂”的象征意象。第四章结合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通过分析小说中两座岛屿的并建,语言风格中幽默色彩和恐怖气息的杂糅参半,以及叙述者的“侵入式”话语等要素,细致梳理了“乌托邦”文本的构建方式及其现实意义。第五章总结了本文观点。通过分析“主体的分裂和瓦解”在文中的体现,霍克斯的《第二层皮》反映了他对精神世界的美好诉求并由此激发人们的乌托邦意识。
【关键词】:《第二层皮》 詹姆逊 后现代主义 分裂 乌托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2-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Contents8-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8
- 1.1 Introduction to John Hawkes and Second Skin9-12
- 1.2 Literature Review12-16
- 1.3 Structure Overview16-18
- Chapter Two Overview on Fredric Jameson’s Postmodern Thoughts18-30
- 2.1 Main Contents of Jameson’s Postmodern Cultural Theory18-22
- 2.1.1 Definition of Postmodernism18-20
- 2.1.2 Fredric Jameson’s Postmodern Theory20-22
- 2.2 Jameson’s Views on Split Subject22-24
- 2.3 Jameson’s Utopian Thoughts24-30
- Chapter Three Reflections of Split Subject in Second Skin30-53
- 3.1 Split Personalities of Skipper30-37
- 3.2 Split Plot Arrangement37-46
- 3.2.1 The Unsymmetrical Space38-41
- 3.2.2 The Discontinuous Time41-43
- 3.2.3 The Blanks43-46
- 3.3 Split Symbolic Images46-53
- 3.3.1 Split Symbolic Meanings of “Second Skin”46-48
- 3.3.2 Split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48-53
- Chapter Four Reflections on Utopian Thoughts in Second Skin53-65
- 4.1 Construction of a Utopian World53-61
- 4.1.1 Coexistence of Gentle Island and Wandering Island53-54
- 4.1.2 Juxtaposition of Humor and Terror54-58
- 4.1.3 “Cut-In” Narration58-61
- 4.2 Significance of a Utopian World61-65
- 4.2.1 Revelation of Survival Predicament in a Post-Industrialized Society61-63
- 4.2.2 Desire for an Idealized World63-6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5-68
- Bibliography68-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世丹;;《第二层皮》:一个后现代喜剧的梦魇世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付香书;;绝望中的人生思考——小说《第二层皮》中约翰·霍克斯对战争与死亡的诠释初探[J];林区教学;2011年02期
3 詹树魁;霍克斯《第二层皮》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578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7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