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情人》景观描写中的生态批判与救赎
本文关键词:《儿子与情人》景观描写中的生态批判与救赎
更多相关文章: 《儿子与情人》 劳伦斯 景观描写 生态批判 救赎
【摘要】:戴·赫·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是现代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直以来,研究者们往往注重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和两性关系。其实,书中对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及其中蕴含的生态哲思,也颇具研究意义。 在《儿子与情人》中,矿井、农庄、山水、日月等这些人文的抑或是自然的景观描写,并非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人物矛盾冲突的背景和舞台,还起着传隋达意,彰显主题的作用。 劳伦斯将他对于生态的思索,投注于小说大量的景观描写之中。对于大自然,劳伦斯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对于周遭的景物,也独具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他敏锐的察觉到,机械文明所摧毁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原本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之天性,以及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他将这一切在这部小说里以高超的景观描写技巧表达了出来。并且,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进行了一次探索,传达出他心中的救赎之道,为工业社会提供了一剂解药。 本论文从自然、社会、心理等角度综合解读小说中的景观描写,揭示何为劳伦斯所批判,何为其所向往的人类社会模式及人与自然相处之法,以期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劳伦斯超前的生态哲思,以及他所倡导的回归自然,救赎人性之道。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劳伦斯 景观描写 生态批判 救赎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Introduction6-11
- Chapter One Development of Lawrence's Perception of Ecology11-17
- 1.1 Observation of Modern Society11-14
- 1.2 Concern for Nature14-17
- Chapter Two Eco-criticism in Lawrence's Landscape Description17-33
- 2.1 Distained Landscape:The Description of Mining District Bestwood17-21
- 2.2 Paradise Lost:The Description of Miners' Living area21-27
- 2.3 Lifeless Prison:The Description of Working Places27-33
- Chapter Three Salvation in Lawrence's Landscape Description33-48
- 3.1 Magnificent Healing Power of Nature Demonstrated in Landscape Descriptions33-38
- 3.2 Magic Inspiring Power of Nature Demonstrated in Landscape Descriptions38-42
- 3.3 Ideal Men-land Relationship in the Landscape Description of Willy Farm42-48
- Conclusion48-50
- Bibliography50-53
- Acknowledgements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蕊;卜玉伟;;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概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陈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陈大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力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杨东芳;;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二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胡鸿;;本我·自我·超我——《呼啸山庄》中凯瑟琳悲剧命运的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王艳萍;;荒野情结与草原大命——《熊》和《狼图腾》的生态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晓燕;;《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意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菁菁;;麦尔维尔中篇小说《贝尼托·塞雷诺》中的主仆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春平;边地文化视野下的新时期西部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照静;对拜厄特《占有》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树苹;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小妹;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7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千;自然·女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阮晓静;在赎罪中成长:试析《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形象[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詹秀伟;对托马斯·品钦《葡萄园》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80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8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