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红楼梦》与《呼啸山庄》文化意蕴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19:44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与《呼啸山庄》文化意蕴之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与《呼啸山庄》 叙述模式 爱情悖论 三界理论 超级能指 阴阳五行观


【摘要】:《红楼梦》和《呼啸山庄》作为中西两大经典著作,长期以来吸引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爱情主题,还是叙事技巧,专家学者们都做了犀利深刻的分析和精彩纷呈的评论。然而,把两部著作放在一起对其爱情主题进行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研究的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意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大背景下,将《红楼梦》与《呼啸山庄》两部经典作为个案,以爱情主题为契机,运用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理论,从叙述时空观、爱情悖论、拉康三角结构的超级能指三个方面,比较这两部巨著所呈现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意蕴。 论文由绪论、正文、余论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绪论,综述《红楼梦》与《呼啸山庄》比较研究概况,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正文分三章阐述:第一章,在中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从神话参与性叙述以及时空观两个方面,比较《红楼梦》与《呼啸山庄》叙述方式上的差异性。即《呼啸山庄》所代表的西方以空间主导的时空观所拥有的哥特式神秘色彩和《红楼梦》具有的轮回的神话色彩上的差异,以及《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所代表的中国以时间主导的时空观之间的差异。最后得出《呼啸山庄》偏空间化的时空观带来的写实叙事风格的他者—哥特风格;《红楼梦》偏时间化的时空观带来的叙事风格他者为佛道轮回色彩。 第二章以柏拉图《会饮篇》中的爱情观点为基础,从爱自己还是爱他人的爱情悖论性角度阐述中西方的爱情模式,并从他者—雌雄同体作者观角度分析两者爱情主题学悖论性的原因。爱是一种使世界和谐的能力,由爱自己的爱情和爱他人的爱情两种类型构成,在《呼啸山庄》中体现为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在《红楼梦》中体现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爱他人的爱情,在《呼啸山庄》中体现出凯瑟琳对埃德加的爱,,在《红楼梦》中体现出贾宝玉对薛宝钗的爱。最后得出爱情悖论性他者的不同之处,即《呼啸山庄》爱情悖论的他者是女性的雌雄同体观,而《红楼梦》爱情悖论的他者是男性的雌雄同体观。 第三章则是运用西方的拉康的三角结构理论与中国的五行观比较两部著作,以《呼啸山庄》代表的他者—荒原文化超级能指与《红楼梦》代表的他者—僧道文化超级能指,分析其爱情悲剧性。另外,本章将《红楼梦》所蕴含的阴阳五行观与拉康的三角结构做比对分析,获得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内涵意蕴。 第三部分为结语,对全文做出总结,阐述两大著作所代表的中西文化在当下仍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与《呼啸山庄》 叙述模式 爱情悖论 三界理论 超级能指 阴阳五行观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4-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0
  • 绪论10-16
  • 1 《红楼梦》与《呼啸山庄》比较的可行性分析10-13
  • 1.1 相似的社会背景10-11
  • 1.2 相似的人物形象11-12
  • 1.3 相似的艺术手法12-13
  • 2 综述《红楼梦》与《呼啸山庄》比较研究的概况及本文的重点13-16
  • 2.1 《红楼梦》与《呼啸山庄》比较研究概况13-14
  • 2.2 本文研究的重点14-16
  • 一 叙述时空观之中西比较16-30
  • 1 “神秘性”叙述参与之比较16-21
  • 1.1 《呼啸山庄》之哥特神秘色彩16-19
  • 1.2 《红楼梦》之轮回神话色彩19-21
  • 2. 时空观叙述线索之比较21-30
  • 2.1 《呼啸山庄》时间映衬下的空间格局22-25
  • 2.2 《红楼梦》时间贯穿下的空间意识25-30
  • 二 爱情悖论观之中西比较30-42
  • 1 “爱自己还是爱他人”之爱情悖论30-36
  • 1.1 爱自己的爱情31-33
  • 1.2 爱他人的爱情33-36
  • 2 爱情悖论观之作家雌雄同体观比较36-42
  • 2.1 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超性别爱情观36-39
  • 2.2 男性作家曹雪芹的雌雄同体爱情观39-42
  • 三 超级能指三界结构之中西比较42-56
  • 1 拉康的三界理论(ISR)42-44
  • 1.1 想象的异化42-43
  • 1.2 象征的建构43-44
  • 1.3 实在的虚幻44
  • 2 漂浮能指的移位44-52
  • 2.1 凯瑟琳爱情的漂浮能指45-48
  • 2.2 贾宝玉爱情的漂浮能指48-52
  • 3 拉康三角结构与中国阴阳五行观之比较52-56
  • 3.1 中国的阴阳五行观52
  • 3.2 拉康的三界理论与《红楼梦》中的五行观52-53
  • 3.3 五行相生相克中的三角关系53-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鸿;;本我·自我·超我——《呼啸山庄》中凯瑟琳悲剧命运的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2 赵轩;;潜藏在镜中的自我——浅析《呼啸山庄》中的镜像[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钱翰;;略说五行之“五”——阐释五行说的另一个角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董俊峰;人的“困惑”─—《呼啸山庄》新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单世联;叛逆的爱情——《红楼梦》与《呼啸山庄》之比较[J];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6 许文涛;;林黛玉与凯瑟琳比较谈——两位东西方女性的弗洛伊德式解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7 魏崇新;;《红楼梦》的三个世界[J];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

8 曾礼军;;《红楼梦》中“离恨天”的建构[J];红楼梦学刊;2007年01期

9 王慧;;《红楼梦》里的时间与空间——以大观园为中心[J];红楼梦学刊;2007年06期

10 马陆平;吴海龙;;中西文化差异之根源——兼析两种时空观对文化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652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52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