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长小说角度分析《接骨师之女》
本文关键词:从成长小说角度分析《接骨师之女》
【摘要】:谭恩美(1952-),当代美国华裔作家,凭借小说《喜福会》的成功被评为“中国故事的言说者”。《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是其在《喜福会》取得成功后的又一部讲述母女之间冲突的作品,是其自传性最强的作品。有关这部作品的评论文章很多,但从成长小说角度探讨其成长主题的文章还不多见。 本文运用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谭恩美《接骨师之女》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主要分析主人公露丝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和经历,以及成长小说的情节和主要特点在文中的体现。 第一章主要介绍作者谭恩美的生平和她的作品《接骨师之女》。对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之后,提出本文的写作意义。第二章主要梳理了成长小说理论的定义与发展,并讨论了成长小说的定义及写作特点,从而为整篇论文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第三章详细地分析了主人公露丝·杨的成长经历:露丝在成长过程中纯真的少年时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磨难、在细读过母亲手稿后走向成熟,实现自我的成熟阶段。第四章重点分析自传成分,成长引路人以及经典情节结构等几个方面。从分析中看出小说《接骨师之女》具有所有经典成长小说的主要特征。第五章对从上述内容得出结论。作为一位华裔美国人,主人公露丝的成长经验对华裔群体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成长小说来分析这部作品,也为这这部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关键词】: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成长小说 成长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Introduction8-15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my Tan and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8-10
- 1.2 Literature Review10-13
- 1.2.1 Studies Abroad10-11
- 1.2.2 Studies at Home11-13
- 1.3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sis13-15
-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15-21
- 2.1 The Development of Initiation Story15-18
- 2.2 The Definition of Initiation Story18-19
- 2.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tion Story19-21
- 3 Ruth Young’s Process of Initiation21-35
- 3.1 The Naive Childhood21-23
- 3.2 Puzzlements and Trials23-29
- 3.2.1 Separation from the Mainstream Society23-26
- 3.2.2 Puzzlements in Ruth’s Process of Initiation26-29
- 3.3 The Maturity Period29-35
- 3.3.1 Ruth’s Maturity Process in Her Pursuit of the Past29-31
- 3.3.2 Epiphany31-35
- 4 The Features of Initiation Stories in the Novel35-47
- 4.1 Autobiographical Elements35-38
- 4.2 Initiation Guides38-42
- 4.2.1 Positive Guides38-41
- 4.2.2 Negative Guides41-42
- 4.3 Similar Plot Pattern42-47
- 5 Conclusion47-49
- References49-51
- Acknowledgements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渝萍;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易光;“觉今是而昨非”之后:近年“成长小说”漫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樊国宾;“十七年”成长小说兴起的深度溯因[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4 李静;中国成长小说的四种话语[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田广文;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5期
6 刘文,唐旭;“成长小说”:传统与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芮渝萍,刘春慧;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金新利;从探索者到迷惘派——几篇成长小说之比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徐秀明;;20世纪成长小说研究综述[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10 祝亚峰;;20世纪90年代成长小说的叙事与性别——从“60年代生”人的成长小说谈起[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凌;;林道静在21世纪——青春文学、成长小说与微博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1)[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胜忠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长小说:与时俱新的小说样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陈熙涵;大人写的成长小说遭冷落[N];文汇报;2001年
3 施战军;中国式成长小说的生成[N];文艺报;2006年
4 张永禄;“80后”成长小说的得与失[N];文艺报;2007年
5 徐妍;植根古典诗性的成长小说[N];文艺报;2014年
6 朱效文;诠释生命成长的小说艺术[N];文艺报;2002年
7 吴秉杰;《桃花鱼》和“成长小说”[N];文艺报;2009年
8 徐妍 书评人;以“复杂性的精神”重写战争题材成长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9 孟繁华;成长小说与没落群体[N];河北日报;2003年
10 徐兆淮;叶弥和她的成长小说[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广梅;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秀明;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3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孙胜忠;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钱春芸;行进中的“小说”中国[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辉;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牟昭;知识分子的成长叙事:革命成长小说研究(1927-1930)[D];西南大学;2011年
3 赵晓芳;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飞;中国新时期成长小说主题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新利;近二十年“成长小说”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孙婧;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7 刘晓红;中国当代“成长小说”论略[D];四川大学;2006年
8 张娟英;论中国当代成长小说的人物类型和叙事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娜娜;论福克纳的成长小说[D];青岛大学;2011年
10 侯蔚;从成长小说角度分析《婚礼的成员》[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9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5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