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银河铁道之夜》看宫泽贤治的孤独意识

发布时间:2017-08-12 05:05

  本文关键词:从《银河铁道之夜》看宫泽贤治的孤独意识


  更多相关文章: 孤独意识 实践活动 法华经 宫泽贤治


【摘要】:孤独是文学作品中常涉及的一个主题,古往今来的文人、诗人和作家赋予了它千姿百态。孤独并不属于谁的专有词汇,对于生活在世间这个集体中的我们来说,谁都有可能产生孤独,宫泽贤治也不例外。在宫泽贤治的作品里,关于孤独的作品并不少见。特别是在《银河铁道之夜》这部作品里,宫泽贤治的孤独和孤独意识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生前未发表的一篇作品。文中的主人公乔万尼是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的少年。在银河节的晚上,他去取当天没有送到家里的牛奶,结果没有取到牛奶的乔万尼在途中碰到了扎内利等同学,并被扎内利取笑。他把希望寄托在好朋友柯贝内拉身上,可是柯贝内拉并没有像他期望的那样支持他,只是显出同情的样子微微地笑了一下。这时,乔万尼感到了无尽的孤独,他突然撒腿跑向了山丘方向,在那他做了银河铁道之梦。梦里他坐上了银河铁道列车,与不知何时出现在列车上的柯贝内拉一起开始了银河之旅。和他们一起的乘客都在白鸟站和南十字站下车离开,最后车里只剩下了乔万尼和柯贝内拉。之后两人约定一起去探寻“真正的幸福”,但最后柯贝内拉也消失了,只留下了乔万尼一个人。醒来之后的乔万尼知道了柯贝内拉为了救同学扎内利已经溺水于河中去向不明。 该作品是未定稿,在宫泽贤治去世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往有关《银河铁道之夜》的研究所涉及的层面极其广泛,在探讨作者的孤独方面,大多论述指出宫泽贤治妹妹登志的死等问题是他孤独的原因,而将宫泽贤治的孤独与对他有着重要影响的佛教信仰联系起来分析的研究却略显不足。并且,大多研究宫泽贤治孤独的作品都止于探讨到作者孤独的这个层面,而在他如何看待孤独、即孤独意识的层面上涉及得并不多。 拙稿将从以下两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主要围绕主人公的孤独意识。首先通过文本解读法解析出主人公乔万尼的孤独:乔万尼以前并不孤独,是在被自己的朋友柯贝内拉抛弃后才第一次感受到孤独,而初次感到孤独的乔万尼显然是有些不知所措,撒腿就跑向山丘并在那做了银河铁道之梦。其次是分析主人公的孤独意识。孤独和愉快、悲伤一样,它只是人类感觉的一种。有人可以和孤独和谐地相处生活,也有人害怕并排斥孤独。在银河铁道的梦里,因为担心会失去自己的朋友柯贝内拉而感到孤独的乔万尼,从害怕孤独再到排斥孤独的过程中,他的孤独意识被推向了最高潮。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在梦境最后,乔万尼仍然是一个惧怕孤独的少年,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重生的希望。 第二章主要对作者的孤独意识进行考察。艺术来源于生活,宫泽贤治之所以创造出了上述的孤独形象,定与他内心深处紧密相关。探究宫泽贤治的孤独意识,我们可以列举以下三点。第一,宫泽贤治从小就对富裕的家庭环境抱有反感,,原因是让他产生了孤立感。从这一点来看,要明确宫泽贤治的孤独意识,就不得不分析家庭环境这一要素。第二,在农村实践活动中,与农民关系的不和给宫泽贤治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宫泽贤治的孤独意识也在此时得到了极致的体现。第三,对宫泽贤治的孤独意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佛教信仰。宫泽贤治与佛教有着宿命般的关系,他对《法华经》中的“汝等皆作佛”思想特别感动。在信仰《法华经》的道路上,佛教信仰让宫泽贤治处于孤立的境地。为了排解心中的孤独,宫泽贤治将“汝等皆作佛”思想运用于实践,积极劝谏自己的家人及朋友入信法华经,作者的孤独意识可窥一斑。总之,宫泽贤治很早就有了孤独意识,这反映在了他的作品当中,也是他作品中孤独人物形象的来源。 毫无疑问,《银河铁道之夜》这篇文章带有一种孤独的色彩。本文从主人公的孤独意识入手,联系作者的家庭环境、实践活动及佛教信仰三个生活方面,试分析了作者的孤独意识。但由于资料不足、能力有限等原因,还存在很多的纰漏。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关键词】:孤独意识 实践活动 法华经 宫泽贤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13.074
【目录】:
  • 摘要4-6
  • 要旨6-10
  • はじめに10-15
  • 1、[甽庵韦取簰

    本文编号:659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59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