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与欧洲—陀思妥耶夫斯基1849-1864年思想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07:17
本文关键词:俄国与欧洲—陀思妥耶夫斯基1849-1864年思想转型研究
【摘要】:本论文拟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从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思想转型,尤其是着眼于其对欧洲看法的转变,试图通过这样的研究来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转型的轨迹。 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间受别林斯基和彼得拉舍夫斯基的影响较大,思想上偏向于通过欧洲思想来拯救俄国。后来由于加入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被判处四年苦役、五年流放,,正是在这将近十年的时间中,他开始了长期痛苦的思索,思想开始发生重要的转变。其思考的重点在于俄罗斯的出路是回归俄国还是效法欧洲,是发扬传统还是追寻现代。他的思想转变一直持续到19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才逐渐完成。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前期思想,以及他在牢狱期间对俄国下层人民的接触和对东正教更为深入的认识,认识到了真正的俄罗斯思想,思想上逐渐转为对俄国的信仰。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转型的开始。 第二章通过对《冬天记的夏天印象》的分析,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欧洲的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让他看到了欧洲在资本主义社会奉行金钱原则和强烈的个人主义,资产阶级唯金钱是从的丑恶和天主教的野蛮。想象的欧洲与现实的欧洲存在的巨大的反差,让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深刻直接地认识到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下的罪恶,认为俄国不能生硬地照搬欧洲的道路,他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俄国根本行不通。与欧洲的直接接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和思想中的重要事件,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转型的重要过程。 第三章主要探讨《地下室手记》中对欧洲启蒙理性的反叛。此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成为了一名“根基派”作家,坚定地站在俄国本土文化一边。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欧洲启蒙理性提出了强烈的反叛,通过对人的非理性的论述和对历史进步论的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地下室手记》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转型的完成。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 欧洲 思想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12.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6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9-11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11-14
- 1.3 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14-16
- 2 《死屋手记》——俄罗斯思想与东正教16-32
- 2.1 欧洲的诱惑——别林斯基与彼得拉舍夫斯基17-21
- 2.2 人民的美德——发现俄罗斯思想21-26
- 2.3 怀疑的熔炉——重回东正教26-32
- 3 《冬天记的夏天印象》——对欧洲的历史性批判32-46
- 3.1 舶来之殇——俄罗斯对欧洲文化的格格不入33-37
- 3.2 金钱原则——资产阶级的虚伪和丑恶37-41
- 3.3 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虚幻41-46
- 4 《地下室手记》——对启蒙理性的反叛46-61
- 4.1 二二得四——对价值的数学化的反驳47-51
- 4.2 人的非理性——自由意志对理性的叛逆51-56
- 4.3 历史的非理性——对历史进步论的批判56-61
- 5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繁亭;对理性的诘问——论《地下室手记》及其在陀氏创作中的地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王洪琛;;《卡拉马佐夫兄弟》:在理性与信仰之间[J];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3 小林秀雄;常扬辉;;《死屋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监狱生活的写照[J];文化译丛;1990年01期
4 季明举;;俄国“根基主义”及其民族文化审美理论[J];国外文学;2009年04期
5 单世联;;“水晶宫”与现代文化的分裂——重思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争[J];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2期
6 弗谢沃洛德·巴格诺;刘文飞;;西方的俄国观[J];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01期
7 杜嘉蓁;简论《死屋手记》[J];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02期
8 朱建刚;;从“地下室人”到“群魔”——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国虚无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5期
9 章昕颖;;从《罪与罚》看理性的悖论:始于拯救,终于暴乱[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赵立坤;论18世纪启蒙理性[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本文编号:729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2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