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思想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体现
本文关键词:反乌托邦思想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体现
【摘要】: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俄苏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其诞生之日起,它所天然具有的对霸权话语的颠覆性,使它在苏联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对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国家乌托邦主义自然地产生了对抗,这不仅是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更是苏联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乌托邦思想与传统文化具有既超越又紧密相连的关系: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不同的是,后现代文学的反乌托邦思想具有注重文体意识和高度哲理化的特点,但这种新的创作风格依然改变不了身为俄罗斯作家所特有的对民族历史、对俄罗斯人命运的探索与体悟。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反乌托邦性 文体意识 高度哲理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JC752013)阶段性成果 南京大学985三期工程课题“20世纪7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12.06
【正文快照】: - 俄苏文学中的反乌托邦主题可以说从《我们》开始一直贯穿整个俄苏文学史,它以其蕴含的“反乌托邦精神”与官方主流的“乌托邦文学”进行着对话,二者之间此消彼长。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俄苏文学中“反乌托邦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解构极权文化乃至颠覆人类一切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晓;;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苏联文学中的两种精神[J];粤海风;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玉波;;乌托邦的构建:《苦难历程》中的“聚合性”主题[J];俄罗斯文艺;2012年04期
2 纪秀明;;论当代西方生态文学的乌托邦叙事[J];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闻超;反乌托邦视角下的长篇小说《2017》[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兴丽;后现代语境下马卡宁的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德云;浪迹天涯的缪斯[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秦娟娟;“反面乌托邦三部曲”的分层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蓉蓉;论帕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化”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齐璐希;作家的劳动[D];辽宁大学;2013年
7 刘丽霞;反乌托邦文学的“二重性”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8 赵明月;托尔斯泰娅的小说《野猫精》的反乌托邦主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志远;;朝鲜古代“文体论”的形成及《芝峰类说》的文体意识[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杨玉波;赵晓彬;魏翊荣;;论列斯科夫小说的文体特征[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李贵仓;20世纪英美小说形式的嬗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吴雨平;;“传播研究”及日本汉诗人的文体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2期
5 蒋蓝;;一个随笔主义者的世界观[J];天涯;2010年01期
6 骏飞;外国文论和我国近年来小说的文体[J];当代外国文学;1990年02期
7 翁光宇;《千山外,水长流》与《桑青与桃红》文体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凯尔泰斯·伊姆雷;李震;;苦役日记摘句[J];散文诗;2008年01期
9 张建华;;新政治小说的新意识与新叙事——索尔仁尼琴九十年代短篇小说创作论[J];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10 叶渭渠;安部公房与日本存在主义[J];外国文学;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叶隽;吴宫花草通幽径[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雨平;日本汉诗研究新论[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丽;论“战后派”文学的实验性[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7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2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