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成长小说情节模式与结局之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英美成长小说情节模式与结局之比较研究
【摘要】:考察英美成长小说的情节模式和结局对于读解成长小说文本,把握成长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但调研发现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历来有争议,甚至存在着含混与矛盾的现象。以成长小说文本为依据,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成长小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模式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两种结局。这两种不同模式和结局的存在与人的心理需求、成长小说的自传体特征以及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小说生成语境的变化和差异关系密切。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成长小说 情节模式 结局 差异 成因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WW047) 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2011sk053zd)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小说的情节与结局密切相关,情节之于小说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对故事情节重要性的强调恐怕莫过于将其上升为人生的高度。巴巴拉·哈迪(Barbara Hardy)就曾指出,叙述的故事情节(storyline)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用以控制、操控和处理经验的美学虚构,而且还是由生活自身转化而来的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胜忠;德国经典成长小说与美国成长小说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昕;;欧美成长小说之比较——以《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江云琴;;失语的一群,失落的世界——《小城畸人》之解构性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张炳飞;;两生花——对《小城畸人》的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疏荐;;从哈克贝利·芬到霍顿看美国成长小说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5 周倩;;《小城畸人》中“小镇”文化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6 沈磊;;走出成长的烦恼——解读柯蒂丝·西顿费尔德的《预科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7 许秋红;;妙笔点活畸人群像——《小城畸人》中独特的创作技巧和语言风格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赵荃;;恶心,虚无,自由——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小城畸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郝运慧;宫玉波;;《大西洋和太平洋商场》成长主题探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李伟;李萍;;浓缩人生于双手——《小城畸人》中“手”的母题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倩;;论舍伍德.安德森小说《小城畸人》中语言的不可靠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晓红;;论《小城畸人》中的丑与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秀明;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2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侯素琴;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关重;享利·詹姆斯小说的成长—认知主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树苹;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3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玫;从灶神之妻到无忧女神:《灶神之妻》主人公薇莉的成长之路[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饶文娟;二十世纪初美国小镇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牟昭;知识分子的成长叙事:革命成长小说研究(1927-1930)[D];西南大学;2011年
7 熊端君;论《小城畸人》中人物群像的边缘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芸吉;教育与联结[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张珍芳;《店员》的成长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小满;中西教育小说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飞;;浅析成长小说视角下的《钟形罩》[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高淑英;;化蛹为蝶——试析奶娃的成长[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年04期
3 任超;;英美成长小说及其叙事特征[J];知识经济;2010年23期
4 黄守岗;;略论成长小说与美国文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5 孙胜忠;;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美国成长小说及其文化解读[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年00期
6 买琳燕;;旅外过程中的人物成长——试析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侯金萍;;成长小说:一种解读华裔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4期
8 芦毅;;女性独立人格的成长——论简·爱在反抗中的成长历程[J];文教资料;2010年25期
9 畅青霞;;从成长小说的角度重读《华盛顿广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8期
10 成新霞;边春华;;试析《伊坦·弗洛美》中的成长主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丽君;;论《紫色》独特的书信体成长叙事方式[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邹昱琴;《绿山墙的安妮》系列 经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本土化尝试[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谢珂邋叶渔;这不是成长小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孩子的“寻家”之路[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邓咏秋;奥尔科特:写出青春的味道[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王杨;德国图书奖获奖作家对话中国读者[N];文艺报;2010年
6 温沁园 采写 潘小娴 龚容;以苦闷青春折射焦虑现实[N];信息时报;2003年
7 齐园;《午夜的孩子》——重新认识历史[N];文艺报;2006年
8 薛玉凤;《长留不归》——被死神诅咒的华裔家族传奇[N];文艺报;2007年
9 肖毛;起飞,为了回归的告别[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周力军;华丽的转身[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影响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孙胜忠;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刘克东;趋于融合:谢尔曼·阿莱克西小说主题发展轨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侯素琴;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方红;“完整生存”[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杨丽;杰克·伦敦三部“成长小说”中的性别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侯金萍;华裔美国小说成长主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施蕾;《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一部平衡的成长小说[D];浙江大学;2004年
3 任远;简·奥斯丁,,成长小说和道德判断[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杨李;《占卜者》:一部女性艺术家成长小说[D];兰州大学;2010年
5 艾莉莉;成长与探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战;重写成长小说的传统[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小博;安娜的精神旅程[D];兰州大学;2010年
8 陆姝s
本文编号:998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9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