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时期赣剧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民国时期赣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民国时期 赣剧 演出 传统民间戏曲艺术
【摘要】:“赣剧”,是指清代中叶花雅之争时期形成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饶河与信江流域的地方戏曲。赣剧高腔、昆腔、乱弹三大声腔同台演出,以演唱二凡、西皮等乱弹腔为主,解放前对外演出多称“江西班”,或按地域分别称为饶河戏和信河戏。赣剧的形成是本地声腔新老更替,不断融合,外来声腔不断本地化的结果,赣剧在清代中叶花雅之争的戏曲生态大环境之中降生,是融合高腔、昆腔、乱弹等于一炉的多声腔剧种,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弋阳腔的诞生不晚于元末明初。赣剧作为多声腔剧种在清代中期就已经基本形成并随时代不断发展。赣剧的传统剧目具有显著的多元汇聚之特点。赣剧主要有高腔、昆腔、乱弹三大声腔,每一声腔均有其传统剧目。这其中饶河派传承了弋阳腔剧目,同时皮黄剧目较多,特别是西皮剧目较有特色;信河派对江浙兄弟剧种的乱弹、徽戏、摊簧、时调剧目吸收较多;同时赣剧的高昆乱三大声腔在剧目题材的选择上也各有千秋,弋阳腔,赣昆和乱弹腔因为艺术体例,历史传统,音乐风格以及方言的差异各有不同风格的经典剧目。其中,弋阳腔和皮黄戏多演英雄故事,历史传奇,剧目多传有剧本;赣剧昆腔剧目以武戏和吉庆戏为主;赣剧中的浙江乱弹诸腔和南北词及杂腔小戏主要以男女情感家庭生活为主题。表演体制、方言、曲调和乐器是地方剧种根性的最核心元素。这四大因素是构成地方戏剧种的特色。本文也正是以这四个方面为基础,对清代、民国时期赣剧的演出情况进行初步的研究。作为传统民间戏曲艺术,在网络传媒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节奏加快,信息传播网络化碎片化,文化经济全球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赣剧不可避免的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剧种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笔者通过考察研究清代、民国时期赣剧演出状况并对赣剧这一剧种进行深度文化透视,试图为这一剧种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清代、民国时期 赣剧 演出 传统民间戏曲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8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第一章 赣剧诸腔的源流沿革与赣剧的形成发展14-20
- 第一节 弋阳腔的源流与历史沿革14-16
- 第二节 乱弹诸腔与昆腔的源流与历史沿革16-18
- 第三节 赣剧的形成发展18-20
- 第二章 清代、民国时期赣剧剧目研究20-28
- 第一节 弋阳腔与《目连救母》20-23
- 第二节 昆腔剧目23
- 第三节 乱弹腔剧目23-26
- 第四节 清代、民国时期赣剧剧目特点分析26-28
- 第三章 清代、民国时期赣剧演出舞台语音研究28-32
- 第一节 舞台语音是地方戏的根本特性之一28-29
- 第二节 清代、民国时期赣剧的舞台语音29-32
- 第四章 清代、民国时期赣剧表演行当研究32-39
- 第一节 旦行32-33
- 第二节 生行33-34
- 第三节 净行34-35
- 第四节 清代、民国时期赣剧行当体制发展沿革述略35-39
- 结语39-43
- 参考文献43-47
- 附录47-65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江西弋阳腔戏曲资源及其保护对策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2 杨咏;;关于弋阳腔的抢救、保护及传承的思考——2008年弋阳腔剧团建团五十周年暨弋阳腔戏曲周综述[J];人民音乐;2009年11期
3 杨小丹;;弋阳[J];音乐创作;2009年05期
4 段康;;你走进我的心中——为江西弋阳“网络妈妈”刘焕荣而作[J];音乐天地;2011年12期
5 罗合如;娗弋阳腔《尉迟恭》[J];戏剧报;1959年14期
6 徐弋生;;戏曲弋阳腔的产生和发展[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7 陈汝陶;“弋阳腔资料陈列室”在弋阳县正式开展[J];中国戏剧;1991年05期
8 何世剑;;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J];戏曲研究;2013年01期
9 ;关于江西省撤销玉山县、弋阳县设立玉山市、弋阳市问题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1年40期
10 苏子裕;;江西弋阳腔真的“调绝”了吗?[J];戏曲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国江;;江西弋阳腔探讨与研究的重要新成果——简评《弋阳腔新论》[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仁辉、占志平;弋阳:理性招商打造绿色经济[N];江西日报;2006年
2 康仁辉;复活弋阳腔[N];人民日报;2006年
3 张玉华;弋阳做强企业创品牌[N];上饶日报;2006年
4 张玉华 记者 郑大中;弋阳腔:劳动者的歌[N];上饶日报;2006年
5 张玉华 陈欣;浙江知名企业青睐弋阳工业园[N];上饶日报;2006年
6 康仁辉 占志平;行业集群催生“弋阳人经济”[N];上饶日报;2006年
7 李君;《开门红》使弋阳腔走上复兴路[N];上饶日报;2006年
8 叶赛洋;弋阳卧佛申报吉尼斯纪录[N];上饶日报;2007年
9 李云山 廖丽娜;弋阳县委领导在基层宣讲[N];上饶日报;2007年
10 康仁辉 徐欣 本报记者 张瑾;一生挚爱弋阳腔[N];上饶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忠;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戴和冰;清代北京高腔考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朝阳;论弋阳腔传播[D];南昌大学;2010年
2 任可欣;地域文化视角下弋阳古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3 杨斯奕;清代、民国时期赣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6年
4 王志勇;弋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5 陆莉莉;浦城传子木偶戏考察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4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6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