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俗社秦腔剧目改革的创新意义
本文关键词:论易俗社秦腔剧目改革的创新意义
【摘要】:易俗社是近现代秦腔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剧社。本文通过对易俗社代表剧目与传统秦腔"江湖二十四本"深入比较,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实证,认为易俗社新编剧目在宣传民主、自由思想的同时,推动了秦腔角色的转型,进而对秦腔音乐风格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关键词】: 易俗社 秦腔 江湖二十四本 转型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秦腔音乐的百年变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D043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西安易俗社是在辛亥革命的感召下,由陕西同盟会员于1912年发起成立的,以“移风易俗、启迪民智”为宗旨的新型剧社。作为近现代秦腔发展史上的百年剧社,其历史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显深远,特别是在国家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易俗社对传统秦腔的改革和创新,对振兴戏曲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生;李战秋;惠京鹏;黄宗琪;石磊;;纪念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J];陕西戏剧;1982年11期
2 刘恩瀛;;刘恩瀛的来信[J];陕西戏剧;1983年09期
3 雷震中;易俗社与党组织的早期联系[J];当代戏剧;1987年06期
4 杨益焕;;从档案看易俗社[J];金秋;2012年11期
5 秦沣;付小梅;;易俗社的父子社长[J];新西部;2012年08期
6 雷震中;易俗社纪事[J];当代戏剧;2002年02期
7 冀福记;感悟易俗社管理群体[J];当代戏剧;2003年03期
8 何桑;;西安易俗社与进步文化人[J];戏曲研究;2004年01期
9 殷力欣;;鲁迅与易俗社及金石拓本[J];中国书画;2004年06期
10 童道明;;鲁迅为什么喜欢易俗社[J];中国戏剧;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宁;西安易俗社的“血色记忆”[N];西部时报;2010年
2 记者 张哲浩 杨慧峰 潘睿;西安易俗社喜庆百年华诞[N];光明日报;2012年
3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闫敏学;回望易俗社:那支智勇抗战的文艺尖兵[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记者 刘振;西安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N];西安日报;2012年
5 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 赵建兰;西安百年剧场易俗社开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乐文;百年易俗社 古调发新声[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潘睿 杨慧峰;古韵新生[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耿翔 贺小巍 康传义;百年易俗:经典与品牌的力量[N];陕西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万君;让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真正成为我们的骄傲[N];陕西日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在改革创新中延续文化血脉[N];陕西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海宁;试论十七年时期易俗社的戏曲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泓;试论西安易俗社的剧目改良[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3 李晓星;1911—1937年间陕西地区文化思想[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86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8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