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新编京剧《杜十娘》的音乐创作—特色音调、音乐主题及重点唱段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01:21

  本文关键词:论新编京剧《杜十娘》的音乐创作—特色音调、音乐主题及重点唱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剧《杜十娘》 主题音乐 唱腔及配乐研究


【摘要】:京剧《杜十娘》由著名作曲家关雅浓担任唱腔创作。全剧以古雅的《渔舟唱晚》为音乐背景同时化用评弹音调,并与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主题相结合,确定了全剧凄凉凄美的总体音乐风格。因此,该剧定位为——“民族古典轻音乐诗剧”。作曲家关雅浓运用西方的主题音乐贯穿的手法来塑造人物性格,在现代戏创作当中可以说是较为成功的范例。剧中,以《渔舟唱晚》为音乐背景并化用苏州评弹之曲调所设计的两个不同的人物主题音乐,在不同剧情情节以及人物的不同情绪处理之时,对人物音乐主题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但是,不论主题音乐如何运用,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唱腔所表达的美感及情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剧中有些唱段,比如“江风吼江涛滚晨钟骤响”、“饮罢醇酒拨琴弦”等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唱腔。而这些唱段的开唱过门往往都是化用了主人公音乐主题变化而来的,可以说音乐主题与唱腔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这无疑是曲作者巧妙地运用西方音乐主题贯穿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结果。鉴于《杜十娘》在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本论文旨在重点分析其音乐、唱腔、西方作曲手法在京剧唱腔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其配器研究的分析,使读者对其整体音乐创作思路及风格有大体的了解,更为以后对其的整理分析工作提供浅显的参考。
【关键词】:京剧《杜十娘》 主题音乐 唱腔及配乐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7.1
【目录】:
  • 论文摘要5-6
  • English abstract6-7
  • 绪论7-9
  • 第一章 全剧概括9-14
  • 第一节 民族古典轻音乐诗剧《杜十娘》的故事梗概及创作背景9-10
  • 第二节 主要人物主要唱腔布局10-14
  • 1.杜十娘的唱腔布局10-12
  • 2. 李甲的唱腔布局12-13
  • 3. 李父的唱腔布局13
  • 4. 孙富的唱腔布局13-14
  • 第二章 杜十娘主题音乐、特性音调与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的变化和运用14-24
  • 第一节 杜十娘音乐主题分析及其变化运用14-21
  • 1. 杜十娘第一音乐主题的运用与变化15-19
  • (1)第一音乐主题的特点15
  • (2) 第一音乐主题的在不同情绪下的变化15-17
  • (3) 杜十娘第一音乐主题的在不同调式中的变化17-19
  • 2. 杜十娘第二音乐主题的运用与变化19-21
  • (1)第二音乐主题的特点19
  • (2) 第二音乐主题的在不同情绪下的变化19
  • (3) 第二音乐主题的在不同调式下的变化19-21
  • 第二节 特性音调分析及其变化运用21-22
  • 1. 特性音调的特点21-22
  • 2. 特性音调的变化和运用22
  • 第三节 古筝名曲《渔舟唱晚》分析及其运用22-24
  • 1. 简析《渔舟唱晚》22-23
  • 2. 《渔舟唱晚》在本剧中的变化运用23-24
  • 第三章 主要人物主要唱段及其配乐分析24-68
  • 第一节杜十娘主要唱段分析24-63
  • 1. 第二章“洞房花烛夜”——“芳草园秋色朗清风送爽”24-32
  • (1) 引述24-25
  • (2)唱腔旋律分析25-32
  • 2. 第三章“晨钟惊梦回”——“饮罢醇酒拨琴弦”32-42
  • (1)引述32
  • (2) 唱腔旋律分析32-42
  • 3. 第三章“晨钟惊梦回”——“轻推窗”42-45
  • (1)引述42
  • (2) 唱腔旋律分析42-45
  • 4.第三章“晨钟惊梦回”——“江风吼江涛怒晨钟骤响”45-63
  • (1)引述45-46
  • (2)唱腔旋律分析46-63
  • 第二节 李甲主要唱段分析63-68
  • 1. 第一章“泪血烟花院”——“绝色佳人命悲惨”63-65
  • (1) 引述63-64
  • (2) 唱腔旋律分析64-65
  • 2. 第三章“晨钟惊梦回”——“心惶惶意惶惶思绪惆怅”65-68
  • (1) 引述65
  • (2) 唱腔旋律分析65-68
  • 第四章 结语68
  • 参考文献68-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开龙;戏曲音乐的改革与发展刍议[J];福建艺术;1998年03期

2 胡建承;;戏曲音乐主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本文编号:1086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86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