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沁源秧歌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4:24

  本文关键词:沁源秧歌调查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戏 沁源秧歌 秧歌 绿茵剧团


【摘要】:秧歌是流行在北方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小戏系统。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长治市西北部,地处太岳山东麓,系沁河发源地,因此得名,沁源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代康、乾时期,盛行于道光、咸丰年间,广泛流传于沁源县及沁河流域的民间小调,,后传唱到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 沁源秧歌经抗日战争的洗礼由民间小调发展成为地方小剧种。沁源秧歌剧目众多,但流传至今的曲调仅余170余调。后由歌、乐、舞结合的“花鼓秧歌”和“散板秧歌”发展成为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对唱、合唱、表演唱。歌词大多反映男女爱情、日常生活等内容,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加入少量对白,加入简单道具与服装,人物也具有了典型化特征。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者大肆侵占沁源,抗日政府组建“绿茵剧团”结合当时时政,宣讲当时政府抗敌政策,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标志沁源秧歌作为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时的沁源秧歌成为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各文艺团体学习的榜样。 虽然沁源秧歌已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也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沁源秧歌的生存现状也遭受了极大的考验:生存环境恶化、艺术人才青黄不接;观众的流失;剧团资金短缺、缺少精品节目。由于传统戏剧对人们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在沁源秧歌的发展、保护等问题上缺乏应有的研究意识。 本文在对资料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运用戏剧戏曲学基本理论,从沁源秧歌的发展历史、剧目研究、演出团体及演员、艺术特点、秧歌现状与保护措施等方面着手,对这一具有濒临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出较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地方戏 沁源秧歌 秧歌 绿茵剧团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前言8-10
  • 1 沁源秧歌发展历史10-18
  • 1.1 从沁源秧歌到沁源秧歌剧10-11
  • 1.1.1 沁源秧歌10-11
  • 1.1.2 沁源秧歌剧11
  • 1.2 绿茵剧团的三起三落11-18
  • 1.2.1 一起一落12-15
  • 1.2.2 二起二落15-16
  • 1.2.3 三起三落16-18
  • 2 沁源秧歌剧目内容18-26
  • 2.1 沁源秧歌剧目分类18-19
  • 2.1.0 传统剧目18
  • 2.1.1 新编秧歌剧目18-19
  • 2.1.2 移植剧目19
  • 2.2 沁源秧歌剧目内容研究19-23
  • 2.2.1 反映革命主题的剧目19-20
  • 2.2.2 反映婚姻爱情主题的剧目20-22
  • 2.2.3 反映新时期生活主题的剧目22-23
  • 2.3 沁源秧歌剧本语言特色23-26
  • 3 沁源秧歌演出团体与演员26-38
  • 3.1 民间业余班社26
  • 3.2 绿茵剧团与主创人员26-33
  • 3.2.1 绿茵剧团组织机构26-30
  • 3.2.2 绿茵剧团主要创作人员、演员介绍30-33
  • 3.3 其他演出团体与演员33-38
  • 3.3.1 沁源民间艺术团33
  • 3.3.2 沁源县秧歌剧团33-34
  • 3.3.3 沁河源艺术团34-35
  • 3.3.4 沁源县秧歌协会35
  • 3.3.5 沁源县文化馆35-36
  • 3.3.6 仍活跃于舞台的演员、创作人员36-38
  • 4 沁源秧歌的艺术特点38-50
  • 4.1 沁源秧歌的音乐38-47
  • 4.1.1 引歌38-40
  • 4.1.2 劳动歌40-41
  • 4.1.3 时政歌41-42
  • 4.1.4 情歌42-44
  • 4.1.5 生活歌44-45
  • 4.1.6 历史传说歌45-46
  • 4.1.7 沁源秧歌常用曲牌表46
  • 4.1.8 沁源秧歌的乐队伴奏46-47
  • 4.2 沁源秧歌的舞台艺术47-50
  • 4.2.1 角色行当47
  • 4.2.2 表演特色47
  • 4.2.3 舞台美术47-50
  • 5 沁源秧歌的现状与保护措施50-56
  • 5.1 沁源秧歌的生存现状50-51
  • 5.1.1 社会的深刻变革带来的巨大冲击50
  • 5.1.2 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50-51
  • 5.1.3 活动资金的紧缺51
  • 5.1.4 观众的急剧流失51
  • 5.1.5 精品节目的缺失51
  • 5.2 保护措施51-56
  • 5.2.1 沁源秧歌的保护原则51-52
  • 5.2.2 沁源秧歌的保护措施52-56
  • 结语56-58
  • 致谢58-60
  • 参考文献60-62
  • 附录一62-79
  • 附录二79-83
  • 附录三83-96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晓晶;眉户音乐特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3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13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