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徽班进京”考辨

发布时间:2017-10-31 20:02

  本文关键词:“徽班进京”考辨


  更多相关文章: 徽班 雅部 中国古代文学 高朗亭 三庆班 五庆徽部 消寒新咏 都门竹枝词 中国戏剧史 教坊司


【摘要】:"徽班",顾名思义,似应是省属安徽(安庆、徽州)的戏班,但事实是其戏班人员籍贯多来自江浙。徽班之得名当因徽籍盐商。徽班"花部"、"雅部"多种声腔共存,而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前北京的戏班早已如此。"西皮—二黄"的结合早在"徽班"进京前的扬州即已发生,无需等到去北京才实现"徽"、"汉"合流。"京班"(及"京剧")的历史源头并非只有来自江南的"徽班"一途。故徽班进京的意义不宜过于夸大,把徽班进京视为京剧史之开端实缺少学理依据。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中,与"徽班"类似的名词、术语非常之多,大都需要有清醒的"概念"意识,进行辨"名"求"实",由此我们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本质性认识,对古人以及名词、术语所产生的历史语境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徽班;雅部;中国古代文学;高朗亭;三庆班;五庆徽部;消寒新咏;都门竹枝词;中国戏剧史;教坊司;
【分类号】:J821
【正文快照】: 清乾隆中叶以来,“花部”戏或“乱弹”戏的民间崛起成为中国戏剧史演进最突出的现象。各地被称为“花部”或“乱弹”的民间戏剧相继由村镇进入商业发达的大、中城市,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历史事件当推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徽班进京”。 “京剧”一向被视为“国粹”,人们在追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尔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J];戏曲艺术;1991年01期

2 ;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题词[J];戏曲艺术;1991年02期

3 朱万曙;;《徽郡风化将颓宜禁说》所见徽班资料[J];戏曲研究;2005年02期

4 陈东;;徽班源于安庆考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贾志刚;;破解徽班进京之谜[J];中国戏剧;2013年06期

6 捷之;今年12月将举办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会[J];戏曲艺术;1990年02期

7 杨谷中;南通里河京徽班述略[J];艺术百家;1990年03期

8 戴旦;想过去、说未来——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感言[J];民族艺术研究;1991年01期

9 ;承先启后 振兴京剧——首都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J];w芸,

本文编号:1123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23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4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