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绽放在特区人心中的杂技之花

发布时间:2017-11-12 19:05

  本文关键词:绽放在特区人心中的杂技之花


  更多相关文章: 杂技艺术 中国杂技 杂技剧 电影大片 消费方式 消费模式 自身局限 消费观念 民族传统艺术 改革开放前沿


【摘要】:正中国杂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艺术,雅俗共赏,魅力无限。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杂技艺术已从原来的街头杂耍步入大雅之堂,而同音乐、歌舞、传统文学等艺术门类相结合的舞台杂技剧更以其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博得观众的青睐。然而受经济条件、历史文化、消费观念以及艺术门类自身局限等因素影响,在当下的中国,杂技的剧院文化消费模式仍不是观众的主要消费方式,茶余饭后,人们更愿意去看火爆的球赛或电影大片,更愿意手拿赠票去看表演。因此,就一般观众而言,他们所能接触杂技的途径,更多的是网络和电视。然而,
【作者单位】: 深圳市福永杂技艺术团;
【分类号】:J828
【正文快照】: 中国杂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艺术,雅俗民众喜爱的文艺表演队伍,他们不畏长年高温酷暑,不辞累共赏,魅力无限。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杂技艺术已从月奔波辛劳,以杂技艺术的无穷魅力感染、激励着每一位怀原来的街头杂耍步入大雅之堂,而同音乐、歌舞、传统文揣梦想的深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心民;;创新仍然是21世纪杂技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J];杂技与魔术;2002年06期

2 ;新《著作权法》保护杂技艺术[J];杂技与魔术;2002年05期

3 马自敏;杂技艺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艺术百家;2003年04期

4 曾月飞;杂技艺术的难与美[J];文化时空;2003年09期

5 郑伟;浅谈杂技艺术的创新[J];文化时空;2003年11期

6 杨斌;;在创新中发展杂技艺术[J];戏剧文学;2003年08期

7 马亚洲;浅谈新时期杂技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当代戏剧;2004年S1期

8 刘斌学;杂技艺术人才综合素质教育之根本[J];当代戏剧;2004年S1期

9 沈娟;;现代杂技艺术的美学指向[J];艺术广角;2004年02期

10 杨絮飞;李国新;;从汉画像砖看汉代杂技艺术[J];杂技与魔术;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正友;;试论布依山寨杂技的传承与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培养综合素质 传播中国文化[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3 刘燕;;杂技艺术与传统精神[A];中国演员(2011年第5期总第23期)[C];2011年

4 吴璇;;对外文化贸易研究视阈下的黑龙江杂技走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赵智敏;;杂技的继承与创新[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军;“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6年

2 庞彦强;一部具有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著作[N];文艺报;2008年

3 ;2009年度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奖获奖名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郭彬 王国岩 张立祥;获“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奖”[N];河北日报;2010年

5 于平;杂技艺术的历史本体与现代美化[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文化部部长 蔡武;推动中国杂技艺术的繁荣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汝辉;《中华杂技艺术通史》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继合 崔立秋;破解杂技艺术生存之难题[N];河北日报;2009年

9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国家一级导演、 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赵明;对杂技艺术创作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陶诚;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本文编号:1177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77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