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布莱希特“间离效果”在戏剧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浅谈布莱希特“间离效果”在戏剧中的运用
【摘要】:布莱希特作为现代戏剧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剧场改革者、剧作家和导演,他的戏剧理论对现当代戏剧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也由此成为了各国戏剧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布莱希特戏剧作品《四川好人》中的"间离效果"进行分析,对其在东西方国家戏剧作品中的运用方式进行对比,来向大家介绍其基本的创作理念,并藉此为相关剧目的排演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
【分类号】:J805
【正文快照】: 作为世界著名表演体系之一的布莱希特体系,其所倡导的演剧方法即“间离方法”。这种方法通过间离效果使演员与角色、观众与角色之间保持距离,从而使观众和演员能理性地看待现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布莱希特“间离方法”理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黎;关于布莱希特的几点说明[J];中国戏剧;2001年07期
2 张黎;读《布莱希特论》[J];中国戏剧;2003年12期
3 卢炜;;辩证戏剧——为布莱希特戏剧正名[J];文艺研究;2008年05期
4 周夏奏;;布莱希特的身体——读《布莱希特论戏剧》[J];艺苑;2008年05期
5 王骏飞;;戏剧之外:布莱希特的另一种意义[J];四川戏剧;2011年03期
6 郑雪来;略论布莱希特演剧理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异同[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7 杨立;漫话布莱希特与中国[J];文艺研究;1983年01期
8 沈建翌;;有关布莱希特在中国的译介史料补充[J];戏剧艺术;1984年02期
9 沈建翌;;布莱希特的“异化”理论溯源及批判[J];戏剧艺术;1985年01期
10 孙凤城;张玉书;;布莱希特在中国的接受[J];国际论坛;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世雄;;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思;;布莱希特戏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宪;永远的布莱希特[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张婷;世界的布莱希特与“四川”的好人[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张黎;布莱希特与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绿原;与最伟大的文学传统密切联系[N];文艺报;2001年
5 张黎;展示艺术创新者的风采[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张抗抗;致敬!布莱希特·小百花[N];中国文化报;2013年
7 段耀国;一次忠实于原著的演出[N];文艺报;2014年
8 陶子;布莱希特与《巴黎公社的日子》[N];北京日报;2004年
9 李世琦;思想的含量和文字的重量[N];深圳商报;2004年
10 胡宝平 华南师范大学英语系;西方政治戏剧:在政治性与艺术性的交错中陷入困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卉;试析布莱希特叙事戏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的悲剧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何丹丹;论布莱希特的艺术观[D];武汉大学;2005年
3 梁丹丹;论布莱希特的“疏离”说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申春春;布莱希特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刘娅;布莱希特戏剧中的小人物形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t,
本文编号:1231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3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