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易俗社与秦腔经典《三滴血》

发布时间:2017-12-02 09:06

  本文关键词:易俗社与秦腔经典《三滴血》


  更多相关文章: 易俗社 三滴血 高台教 戏曲演出 戏曲创作 中国戏曲 发展宗旨 传统戏曲 艺术团体 古典戏曲


【摘要】:正易俗社是1912年在西安创办的集秦腔教育与戏曲演出为一体的艺术团体,在创办伊始就很明确地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其发展宗旨,至今已经超过百年。以"辅助社会教育"而言,易俗社继承的是中国戏曲匡扶礼乐、高台教化的艺术职能;以"启迪民智、移风易俗"而言,易俗社承载的是传统社会在现代转型之际的社会担当,在上世纪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易俗社是1912年在西安创办的集秦腔教育与戏曲演出为一体的艺术团体,在创办伊始就很明确地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其发展宗旨,至今已经超过百年。以“辅助社会教育”而言,易俗社继承的是中国戏曲匡扶礼乐、高台教化的艺术职能;以“启迪民智、移风易俗”而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云儒;;百年易俗社的文化意义[J];艺术评论;2012年09期

2 李季;;纪念易俗社诞辰一百周年专家座谈会纪要[J];当代戏剧;2012年05期

3 ;《我们的易俗社》拍摄花絮[J];新闻知识;2013年09期

4 武元;易俗社的新一代[J];人民戏剧;1982年11期

5 李长生;李战秋;惠京鹏;黄宗琪;石磊;;纪念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J];陕西戏剧;1982年11期

6 刘恩瀛;;刘恩瀛的来信[J];陕西戏剧;1983年09期

7 刘文峰;;一张珍贵的戏单——易俗社第二次赴京演出实录[J];陕西戏剧;1984年05期

8 雷振中;;易俗社轶事[J];陕西戏剧;1984年05期

9 雷震中;易俗社与党组织的早期联系[J];当代戏剧;1987年06期

10 阎敏学;;易俗社早期之“演说词”[J];当代戏剧;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宁;西安易俗社的“血色记忆”[N];西部时报;2010年

2 记者 张哲浩 杨慧峰 潘睿;西安易俗社喜庆百年华诞[N];光明日报;2012年

3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闫敏学;回望易俗社:那支智勇抗战的文艺尖兵[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记者 刘振;西安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N];西安日报;2012年

5 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 赵建兰;西安百年剧场易俗社开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乐文;百年易俗社 古调发新声[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潘睿 杨慧峰;古韵新生[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耿翔 贺小巍 康传义;百年易俗:经典与品牌的力量[N];陕西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万君;让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真正成为我们的骄傲[N];陕西日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在改革创新中延续文化血脉[N];陕西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立刚;民国时期易俗社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2 张妍;民国时期的易俗社与西安城市文化[D];兰州大学;2016年

3 石云杰;百年易俗社创作观念演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邱海宁;试论十七年时期易俗社的戏曲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泓;试论西安易俗社的剧目改良[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6 李晓星;1911—1937年间陕西地区文化思想[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44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44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