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菊隐到“中国式舞台意象的现代表达”
本文关键词:从焦菊隐到“中国式舞台意象的现代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焦菊隐 中国话剧 理查三世 北京人艺 戏剧传统 西方戏剧 艺术委员会 中国戏剧 意象化 传世之作
【摘要】:正(一)焦菊隐先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初期的副院长、总导演和艺术委员会主任,他当然是属于北京人艺的,但他同时又是属于整个中国戏剧的,而且他对于中国戏剧特别是对于中国话剧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焦菊隐先生学贯中西,对中国戏剧传统和西方戏剧精髓都有深入的研究和领悟,他又横跨理论研究与导演创作两个戏剧领域,而且在两方面都有高端成果和传世之作,他
【分类号】:J824
【正文快照】: — 焦菊隐先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初期的副院长、总导演和艺术委员会主任,他当然是属于北京人艺的,但他同时又是属于整个中国戏剧的,而且他对于中国戏剧特别是对于中国话剧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焦菊隐先生学贯中西,对中国戏剧传统和西方戏剧精髓都有深入的研究和领悟,他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远清;;焦菊隐:以民族化为核心的话剧理论[J];戏剧之家;2003年04期
2 邹红;;论焦菊隐对中国当代话剧理论的贡献[J];文艺研究;2010年03期
3 ;杰出戏剧艺术家焦菊隐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J];新文学史料;1979年04期
4 弓;焦菊隐《论推陈出新(提纲)》[J];戏剧报;1984年11期
5 游默;喜闻乐见——谈焦菊隐对话剧民族化的探索[J];戏剧报;1985年11期
6 殷子纯;焦菊隐早年的文学活动[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7 李玉茹;怀念焦菊隐校长[J];中国京剧;1996年02期
8 王金璐;回忆三十年代的焦菊隐先生[J];中国京剧;1996年02期
9 邹红;焦菊隐话剧民族化的基本美学原则[J];戏剧;1999年02期
10 邹红;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融合——兼谈焦菊隐话剧民族化的成功历程[J];戏剧文学;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沫若;;致焦菊隐[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2 邹红;;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郭沫若;;致焦菊隐[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4 郭沫若;;致焦菊隐[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5 郭沫若;;致曹禺、焦菊隐等(九函)[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6 郭沫若;;致曹禺、焦菊隐[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7 郭沫若;;致曹禺、焦菊隐等[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弥留之际的焦菊隐[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孟姗姗;不能忘却的焦菊隐[N];文艺报;2006年
3 陈鲁民;焦菊隐的“有一说一”[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欣文;焦菊隐 戏剧大师的终生探索与抱憾[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亚萌;焦头儿,怎么拍你?[N];中国艺术报;2014年
6 郑榕;焦菊隐的导演艺术[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于平;中国话剧的民族化历程[N];人民日报;2007年
8 钟艺兵;“为观众所喜闻乐见”是焦菊隐的永恒追求[N];文艺报;2006年
9 徐馨;五十五年的心血[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徐馨;文化不能丢了“纵坐标”[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春;“北焦南黄”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晓霞;焦菊隐话剧民族化探索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李澜雪;从接受美学看焦菊隐的翻译思想及实践[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263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6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