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鲁南柳琴戏女旦唱腔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技法的比较和借鉴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00:13

  本文关键词:鲁南柳琴戏女旦唱腔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技法的比较和借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鲁南柳琴戏 女旦唱腔 现代民族声乐


【摘要】:柳琴戏源于鲁南、苏北等地一带,与淮海戏、茂腔、泗州戏、柳腔等戏曲同属于“拉魂腔”腔系。而柳琴戏在鲁南一带的唱腔粗犷、豪放,注重语句的清脆、流畅,其中柳琴戏的女旦唱腔深受花鼓、道情,以及“女儿腔”的影响。所以,柳琴戏的女旦唱腔优美别致、婉转悠扬和丰富多彩。女旦在演唱时不仅可以随心所欲的自由创造,自由发挥,而且在唱腔的落音处,女腔经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使其别具风格、回味无穷。这一唱腔被誉为“拉后腔”、“拉魂腔”。 民族声乐在诞生之日就与传统的戏曲艺术成为一对孪生姐妹。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二者相辅相成,相得溢彩,民族声乐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戏曲的演唱特点。从学院派教学体系的初具规模,再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活跃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我们在吸收借鉴西洋唱法,摒弃和修正自身不足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艺术,并依托高校教育这一平台,将柳琴戏女旦的唱腔引入民族声乐的教学实践中,从而缓解现代文化因素对传统戏曲艺术造成的冲击,间接实现高校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 具体到本课题的研究,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对柳琴戏的音乐形态加以论述;第二章是对柳琴戏女旦的唱腔特点、演唱技法等方面加以分析,并结合现代柳琴戏《沂蒙情》等作品,分析柳琴戏女旦唱腔特点;第三章是简述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以目前学院派民族声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以事实论证、比较分析的方式解读传统戏曲唱腔对民族声乐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则充分揭示了柳琴戏女旦唱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以及如何更好的进行传承和保护,就民族声乐如何扎根于本土音乐的沃土这一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6.2;J6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白宁;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姬光荣;;浅谈柳琴戏唱腔[J];剧影月报;2009年04期

3 李萍;;重视现代民族声乐理论的建设与发展[J];音乐研究;2006年02期

4 李萍;;对民族声乐多样性发展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6年09期

5 张文英;论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四川戏剧;2005年05期

6 杨楠;;鲁南柳琴戏之花鼓考[J];民族音乐;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268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68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c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