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陇南戏曲发展的三次浪潮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陇南戏曲发展的三次浪潮
【摘要】:建国后陇南的戏曲发展共出现了三次高潮:一次是建国初期,一次是"大跃进"时期,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期陇南戏曲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也出现过良好势头。但随着时代的演进,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的普及和本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陇南戏曲发展出现了低谷。陇南戏曲发展是否会出现第四次浪潮,展望还是以悲观为多。
【作者单位】: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07CZW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11EB129)
【分类号】:J80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建国初的戏曲改革运动和陇南戏曲发展建国初,中央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工作方针。1950年中央政府召开了全国戏曲工作会议,1951年政务院发出《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简称“五五指示”),其中心内容是:“戏曲应以发扬人民新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秀琴;戏曲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系统[J];艺术百家;2002年04期
2 宋捷;万红;;在戏曲发展的困境中培养新生代导演[J];上海戏剧;2006年09期
3 张慕春;;庙堂前的戏曲藏戏[J];音乐生活;2007年07期
4 郭源林;;在虚拟与真实之间[J];艺苑;2008年12期
5 汪余礼;;戏曲现象学刍议[J];齐鲁艺苑;2008年04期
6 邵雯艳;;戏曲电视剧的迷惘[J];中国电视;2009年07期
7 詹秋洁;;创新,戏曲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J];上海戏剧;2010年03期
8 朱晓燕;;浅谈戏曲艺术的和谐美[J];戏剧文学;2010年05期
9 谢艳春;;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J];当代戏剧;2010年03期
10 白光艳;;戏曲基本特征放谈[J];戏剧之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艳春;;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周象耕;;轻歌曼舞展新姿——戏曲歌舞之我见[A];中国演员:2013年第6期(总第36期)[C];2013年
3 朱恒夫;;论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方略[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发;“戏曲三元”与电视“突围”[N];文汇报;2003年
2 徐涟;用时尚动漫“传承”经典戏曲[N];工人日报;2007年
3 宁宗一;戏曲艺术觅取活力不断的源头[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吴国钦 中山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明清戏曲史研究专家;遵循戏曲艺术规律 创广东戏曲著名品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王长安;有关当下戏曲发展的几个观念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3年
6 毛小雨;戏曲应该发展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4年
7 王小宁;动漫,或成为传播戏曲令人乐见的形式[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陈彬斌;我国戏曲现代戏已基本成熟[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郭汉城;为何喜欢《山村母亲》[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艳;深圳:“戏聚星期六”演绎戏曲新模式[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红雨;“兴源铺”初探:媒体时代的乡村戏曲及其社会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宋e,
本文编号:1284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8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