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中的和谐意蕴
本文关键词:黄梅戏中的和谐意蕴
【摘要】:皖江文化作为安徽省三大区域文化之一,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谐”便是其中之一。黄梅戏作为皖江文化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因此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和方法,对黄梅戏开展深入的分析研究,可以明确皖江文化和黄梅戏的相关概念以及它们形成发展的历程。进而对黄梅戏的形成过程、剧本创作、唱腔特色、内容情节、音乐风格诸方面进行和谐阐释:黄梅戏是劳动人民在历史的劳动过程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异化劳动的不利影响,不断完善统一而创造出的独具美感的艺术形式;黄梅戏的剧本创作多是悲喜剧的结合,,情节悲喜交融,跌宕起伏,悲喜元素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黄梅戏的演唱是多种腔体的灵活运用,交叉演绎,它的表演细腻动人,唱腔温和委婉;黄梅戏剧目丰富,故事内容贴近生活,众多典型剧目中都体现了人自身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黄梅戏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它的音乐风格凸显了南腔与北调的融合、中味与洋味的调和、浅易与深刻的统一。 这其中,黄梅戏戏曲内容中所显示的人与自身、自然、社会的三对和谐关系尤为重要,它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是一致的,也与建设“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同的。因而对于皖江区域的社会公众来说,他们有现实的可能性去接受这一和谐理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主观意识,最后通过外化的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可以从本质上促进皖江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国;黄梅戏改革要想到青少年[J];黄梅戏艺术;1981年01期
2 关山笛;看黄梅戏的断想[J];黄梅戏艺术;1981年01期
3 吴建国;黄梅戏台词音调再议——与肖鉴铮同志商榷[J];黄梅戏艺术;1983年01期
4 ;热烈祝贺黄梅戏研究会成立[J];黄梅戏艺术;1985年02期
5 夏业良;黄梅戏与外国观众[J];黄梅戏艺术;1987年03期
6 莫诚斋;黄梅戏楹联丛话(三)[J];黄梅戏艺术;1988年02期
7 王德明;黄梅戏《小辞店》搬上荧屏[J];黄梅戏艺术;1988年04期
8 蔡毅;黄梅戏形成和发展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作用[J];黄梅戏艺术;1989年02期
9 金芝;黄梅之乡话黄梅——与安庆市编导朋友们谈心[J];黄梅戏艺术;1991年01期
10 关广富;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给首届湖北黄梅戏理论研讨会的贺信[J];黄梅戏艺术;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也丹;;要以发展的胸怀打造最著名的“非遗” 关于湖北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建议[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刘云程;;写戏的困惑[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3 熊永兰;;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艳红;何佳梅;;以提升乡村旅游为契机,统筹城乡旅游和谐发展[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成辉;;调节职工心理和谐 促进站段和谐发展[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6 陈贵松;陈建成;;森林公园与社区和谐发展机制探究[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7 陈燕;;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下的民营企业文化创新[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蓝凡;高川;;浅析我国环境规划与实施环境法的重要意义[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李冬妹;;影响国有企业和谐发展的可能性危机分析及对策[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琳;;城市周边风景区和谐发展的思路探析——以丽水市南明山景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怀宁着力打好特色牌[N];安庆日报;2009年
2 徐媛;黄梅戏演出项目洽谈会举行[N];安庆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张金丹;培养黄梅戏人才促进艺术发展[N];安徽日报;2011年
4 记者 王圣志;“只要1%的农民看,就有演不完的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柏龙驹;黄梅戏有个丁老六[N];安徽日报;2004年
6 江光碧;黄梅戏应保持传统韵味[N];安徽日报;2004年
7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骆惠宁;黄梅戏的再繁荣和持续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赵忱;《墙头马上》一枝梅[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通讯员 石雪峰;黄梅政协为振兴黄梅戏进行调研[N];湖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曹昱;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换届[N];江淮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芸;黄梅戏的兴起(1911-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峰;建国前和建国初期黄梅戏唱腔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周小毛;和谐稳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曹健华;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罗湘明;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王科;和谐视野中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杨俊辉;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中亚;黄梅戏中的和谐意蕴[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陈高朋;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曹宏彬;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叶丹;女性角色对黄梅戏音乐风格的影响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俊杰;黄梅戏影视化进程中马兰角色形象塑造与审美意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文婷;黄梅戏电视剧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程银凤;黄梅戏的语言艺术[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8 史宋丹;黄梅戏男腔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9 严伟英;论黄梅戏与新农村文化建设[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10 周杨;黄梅戏对民族声乐借鉴的可行性探微[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285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8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