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张艺谋“印象”系列审美视角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12:11

  本文关键词:张艺谋“印象”系列审美视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印象”系列 审美视角 研究


【摘要】: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风靡全国许多旅游景区的今天,作为首创的张艺谋“印象”系列演出是其中的佼佼者。《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以其独到的表现方式和浓郁的地域风情,在国内演艺市场上掀起了一阵阵浪潮。本文将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审美文本来研究,试图从分析“印象”系列的审美资源入手,探究在新时期它所呈现的独特审美视角。 “印象”系列中审美资源的再现与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自然山水的再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民俗游、文化游、体验游日益占据人们精神消费结构的今天,张艺谋“印象”系列中自然山水已成为演出不可或缺的载体和角色,,内在地契合着审美现代性对于感性回归的弘扬,在此基础上,依托并传承起源远流长的自然崇拜。二、独特民俗的表现——刘三姐文化和原生态文化。《印象刘三姐》以刘三姐文化为根基,以实景演出的形式将自然山水与本土人民的生产生活、民俗服饰、审美情趣等水乳交织地展现出来,建构新时期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使受众不仅欣赏了演出,更着实感受了这一方人的生活。《印象丽江》则以文化展演的形式表现了纳西族的原生态文化。三、“印象”系列表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审美精神。 针对“印象”系列审美资源呈现的特点,本文着重对张艺谋“印象”系列的审美特色和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从表达手法上,研究了颇具张艺谋电影写意特色的音乐写意和色彩写意手法的运用。其次从表达中心上,研究了“印象”系列对生活和情感空间的诗意雕琢——感性回归以及向日常流程的审美致敬。分析了张艺谋“印象”系列所呈现的审美品格:娱乐化、舞台化。最后,分析了“印象”系列昭示地传统民俗艺术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 在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下,在本土文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目标急需明确的时代背景下,张艺谋“印象”系列将本土传统的民俗艺术转型为消费性的现代展演艺术,实现了文化、创意与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三者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应看到,张艺谋“印象”系列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值得反思的地方。作为展演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对于文化元素的支离表现,受众审美能力的弱化以及对于当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年03期

2 吴晓;;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审美特征[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3 张鹏飞;;论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生命哲理对地方戏艺术的审美观照[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宋云;佘屿;;旅游演艺:一种旅游营销的新范式[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5 朱琳;;《印象·丽江》——实景演出的仪式性建构[J];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04期

6 魏美仙;;旅游展演艺术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7 江玉琴;;论斯图亚特·霍尔的认同性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周宪;;文学与认同[J];文学评论;2006年06期

9 彭富春;现代性的意义[J];学术月刊;2001年01期

10 许二凤;朱晓翔;;用“印象”篆刻的城市名片——兼论中国旅游演艺市场[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1300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00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2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