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传承路径探析——以江西九江学院为例
本文关键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传承路径探析——以江西九江学院为例 出处:《艺术评论》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青阳腔 路径探析 池州腔 青阳县 安徽池州 宗教音乐 南至 北至 九江学院 徽池雅调
【摘要】:正青阳腔,又称"池州腔",因产生于安徽池州青阳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间,江西弋阳腔流传到池州府的青阳县一带,与当地语言、民歌小曲、宗教音乐等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声腔——青阳腔。明万历年间,青阳腔进入全盛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北至山西、河北,南至广东、福建,西至四川,且远播海外,享有"南北时尚,徽池雅调"之美誉。入清以来,该剧种在其发祥地青阳县日渐式微,却在江西湖口县深深扎下根来。经过数十年的发掘和整理,该县已收集到青
【作者单位】: 江西九江学院;
【分类号】:J825;J617.5
【正文快照】: 青阳腔,又称“池州腔”,因产生于安徽池州青阳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间,江西弋阳腔流传到池州府的青阳县一带,与当地语言、民歌小曲、宗教音乐等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声腔——青阳腔。明万历年间,青阳腔进入全盛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北至山西、河北,南至广东、福建,西至四川,且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淑萍;黄陶;刘春江;叶牡丹;张金福;;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保护并光大“青阳腔”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赵华;于淦;;浅谈青阳腔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1年02期
3 路广宏;;池州青阳腔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殷美生;;在青阳腔中体味生命的味道[J];当代江西;2012年02期
5 张艺鸣;沈杨;龚晓天;;高校保护与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析——以九江学院保护传承青阳腔戏曲艺术为例[J];西江月;2010年17期
6 张霞客;;拯救青阳腔[J];大江周刊(生活);2010年11期
7 江燕;;青阳腔:从民间草根文化到国家艺术瑰宝[J];飞天;2011年22期
8 毛忠;;2010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综述[J];戏曲研究;2012年01期
9 陶利生;九华山与青阳腔[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10 周显宝;;青阳腔的仪式生境与历史变迁[J];戏曲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周云飞邋姜月平 记者 胡晓军;江西九江采取措施抢救青阳腔[N];光明日报;2007年
2 姜月平邋练炼;九江大学生拜师学习青阳腔[N];江西日报;2007年
3 撰文 周公略 李学华;殷武焕 青阳腔代表性传人[N];九江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夏桂廉邋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周公略;戏曲“活化石”青阳腔令人期待[N];光明日报;2008年
5 余同友;别让“青阳腔”流落他乡[N];安徽日报;2004年
6 通讯员 邹为民 记者 王绍雄;江西湖口筹建青阳腔艺术陈列馆[N];光明日报;2003年
7 ;青阳腔三“鸣”惊人[N];江西日报;2003年
8 张富贵;漫话青阳腔[N];安徽日报;2006年
9 杨晓群;青阳腔再“火”青阳[N];安徽日报;2006年
10 周公略 本报记者 袁东来;刘春江与青阳腔[N];九江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婧;九江学院《青阳腔》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2 潘华云;明代青阳腔剧目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3 曹晖;青阳腔衍变发展特征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汪t,
本文编号:1312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1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