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与“制作”——以孟京辉、林兆华导演实践为例
本文关键词:“创作”与“制作”——以孟京辉、林兆华导演实践为例 出处:《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话剧 先锋戏剧 戏剧创作 戏剧制作 形式感
【摘要】:1990年代以来,在中国话剧、尤其是先锋戏剧舞台上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导演不再仅仅是剧本阐释者,而具有了独立个性。以孟京辉、林兆华为代表的先锋导演,在注重形式的艺术思潮影响下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拓展了戏剧舞台表现的多种可能性,修正了观众的审美惰性。然而,重视形式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完成新形式的创造,在表达导演意志时,因迷恋于剧情结构或舞台装置,孟京辉、林兆华的某些作品走入了将"创作"变为"制作"的误区。由于他们是先锋剧坛最为活跃、最有影响的人物,因而引领了先锋话剧轻视内容、倚重形式的潮流。近年来,林兆华表现出回归简洁的艺术取向。
【作者单位】: 解放军艺术学院;
【分类号】:J811
【正文快照】: 传统意义上的剧坛曾流行过这样一种说法:导演“死”在剧本上,导演“死”在演员身上。1990年代以来的先锋剧坛,“死”在剧本上的导演“复活了”,借助自己二度创作的自由及支配舞台的权力,他们以清晰明朗的面目从幕后走上前台,彰显了自己的独立价值。在消解了剧本重要性后,他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海亮;;导演应该有第二主题——论林兆华改编剧的成绩与策略[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悖谬的世界——2010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J];艺术评论;2011年01期
3 林连昆;我喜欢林兆华这样的导演[J];戏剧报;1985年02期
4 李樱;;林兆华 《盲人》就要干明眼人的事[J];三月风;2008年05期
5 意达;;林兆华:欲罢不能老戏瘾[J];新天地;2009年11期
6 粲然;最后的话剧贵族?——专访导演林兆华[J];新闻周刊;2003年41期
7 林兆华 ,田沁鑫;林兆华自白[J];天涯;2001年04期
8 刘华平;林兆华和堂吉诃德[J];新闻周刊;2001年11期
9 陈吉德;每一次创造都是一次涅i谩终谆踇J];四川戏剧;2003年05期
10 汤逸佩;优美的解构——略论林兆华执导的《赵氏孤儿》的舞台叙事[J];戏剧文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傅谨;;“故事新编”与“万家灯火”[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陈淑华;;先锋戏剧“热”后的“冷”思考[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馨;林兆华的“大问号”[N];人民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高艳鸽;没有一个人能把林兆华说清楚[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藏志;“明星话剧”之外的戏剧更需关注[N];中国文化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孟蔚红;林兆华:我超越不了我的1990[N];成都日报;2009年
5 水晶;我们的戏剧缺少什么?[N];北京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星;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戏剧[N];天津日报;2011年
7 剧评人 水晶;林兆华在干吗?[N];东方早报;2011年
8 贾薇;林兆华告白孤儿为何不复仇[N];北京日报;2003年
9 早报记者 潘妤;一个老头,一个人的戏剧邀请展[N];东方早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赵爽;林兆华拿出《囊中之物》[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沁;舞美的力量[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曾慧林;论林兆华话剧对戏曲假定性的借鉴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驰;论林兆华的导演艺术特色及其成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赵靖夏;焰火、涅盘与自由戏剧观[D];上海戏剧学院;2001年
5 薛支川;先锋的可能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4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2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