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一分力,就要发出一分光
本文关键词:尚有一分力,就要发出一分光 出处:《浙江档案》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目连戏 十三龄童 梨园世家 戏剧艺术 月出 这一代 浙江省绍兴市 调无常 马山镇 王继
【摘要】:正我叫王振芳,艺名十三龄童,1933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我与目连戏结缘,决非偶然。我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祖父王茂源当时被誉为"七邑第一小丑",父亲王继发是当时知名的老生演员,到我这一代,已经是三代从艺。我7岁(指虚岁,下同)时跟随祖父进入上海老闸大戏院学戏,每天泡在戏碗子里,时时能接触到戏文、天天都有戏看,这样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就产生了对戏剧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学习戏剧的强烈愿望。我大概学了两年之后,就开始登台演出了,那时一边演出、一遍学
[Abstract]:My name is Wang Zhenfang, whose stage name is 13 years old. I was born in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on September 1933. It is no accident that my relationship with Mulian Opera is not accidental. I was born in a pear-garden family. Grandfather Wang Mao-yuan was praised as "the first clown in Qiyi" at that time. His father, Wang Jifa, was a well-known veteran actor at that time. To my generation, it was already three generations from art to art. I was 7 years old. When I followed my grandfather to the Shanghai Old Gate Theatre, I went into the theatre every day, soaking myself in the theatre bowl, always having access to the drama, and seeing the play every day, so that I could see it from day to day. There was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art of drama and a strong desire to learn it. After about two years of study, I began to perform on the stage, performing at the same time, learning to learn it over and over
【作者单位】: 绍兴市文化馆(非遗中心);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我叫王振芳,艺名十三龄童,1933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我与目连戏结缘,决非偶然。我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祖父王茂源当时被誉为“七邑第一小丑”,父亲王继发是当时知名的老生演员,到我这一代,已经是三代从艺。我7岁(指虚岁,下同)时跟随祖父进入上海老闸大戏院学戏,每天泡在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犁;(三)落地生花说目连[J];红岩春秋;2003年01期
2 甘犁;落地生花说目连(五)[J];红岩春秋;2003年03期
3 王馗;;20世纪目连戏研究简评[J];戏曲研究;2004年01期
4 徐敬业;郑之珍与“目连戏”[J];江淮文史;2004年06期
5 王星明;;徽州目连戏的形成及文化释读[J];戏曲研究;2006年03期
6 徐明;冯彩莉;;觅捡散落的“珍珠”——青海目连戏抢救、保护管见[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7 桑德;;青海目连戏音乐浅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8 李和平;;目连戏的现实性[J];艺海;2006年04期
9 易宣;;久违了!目连戏[J];艺海;2006年06期
10 文忆萱;;三湘目连文化(一)[J];艺海;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戴云;;京剧目连戏研究[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胡天成;;中国仪式戏剧的形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连台本戏得失谈[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4 段明;;巴渝民俗戏剧[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祯;;目连与小说《西游记》之孙悟空[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储正茂;目连戏复活记[N];黄山日报;2006年
2 储正茂;传承目连戏,,有功[N];黄山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冻凤秋邋胡巨成;两位老人的目连戏[N];河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吴江海;徽州目连戏传承创新焕生机[N];安徽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徐建;目连戏 幽谷散芬芳[N];安徽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祁门目连戏期待保护[N];江淮时报;2013年
7 洪锋吴晶;目连戏:中国最古老的戏曲[N];安徽日报;2003年
8 陈昌奉 陈浩河 顾圣红;目连古戏的守望者[N];黄山日报;2008年
9 何孟春 陈浩河;让民间文化发扬光大[N];黄山日报;2008年
10 思丁;娱鬼娱人的“戏娘”[N];南方周末;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薛珠峰;戏曲楹联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昀;皖南目连戏音乐记忆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2 柳林;徽州目连戏调查及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向荫耀;辰河目连戏之探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段婷婷;人类学视域下川剧目连戏仪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罗皓月;敦煌文献中的目连变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芳君;江西地域文化中的目连戏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高欢;南陵目连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隽;皖南目连戏及其声腔曲牌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喜珊;莆仙目连戏与道教渊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吕珍珍;河南目连戏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61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6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