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重即高贵——喜看河北梆子《北国佳人》
本文关键词:自尊自重即高贵——喜看河北梆子《北国佳人》 出处:《艺术评论》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河北梆子 自尊自重 戏曲 剧作家 梆子腔 舞台剧 中国当代 梅兰芳 三驾马车 文化内涵
【摘要】:正被戏剧界誉为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三驾马车"之一的剧作家郭启宏,驰骋剧坛数十年,辛勤耕耘,埋头苦干,迄今已发表、上演几十部舞台剧,素以澎湃的激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斐然的文采著称于世,笔者因此曾戏称他为"蛮子汉卿"。
[Abstract]:It is known as the theatre playwright Guo Qihong China contemporary drama creation is one of "three carriages", gallop stage for decades of hard work, hard work, has published dozens of staged drama, with passion, is famous for it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outstanding literary talent in the world, so the author had nicknamed him "barbarian Han Qing".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被戏剧界誉为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三驾马车”之一的剧作家郭启宏,驰骋剧坛数十年,辛勤耕耘,埋头苦干,迄今已发表、上演几十部舞台剧,素以澎湃的激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斐然的文采著称于世,笔者因此曾戏称他为“蛮子汉卿”。作为一个地道的“岭南老广”和王季思先生的高足,郭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建龙;;有戏,《长剑歌》——观河北梆子《长剑歌》[J];大舞台;2007年02期
2 孙志英 ,王仲德;试论河北梆子《尧天舜日》的艺术魅力[J];大舞台;1999年06期
3 杜浩;;谈河北梆子音乐唱腔的创新[J];大舞台;2007年06期
4 高占祥;大力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人才──在裴艳玲表演艺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京剧;1996年03期
5 郭卫生;老题材 新视角——河北梆子《浣纱女》观后[J];大舞台;2005年04期
6 马玉河;为李桂云司鼓[J];中国戏剧;1992年03期
7 甄光俊;;荀派的启示——纪念京剧大师荀慧生诞生110周年[J];大舞台;2010年01期
8 麻立哲;唱河北梆子的阿Q[J];大舞台;2004年01期
9 张兰霞;;传承河北梆子演唱特色 探索科学发声方法[J];当代人;2011年06期
10 方辰;裴艳玲·河北梆子·《钟馗》[J];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葵;;戏曲创造实践对理论的回应[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薛晓金;;30年中国戏剧的困境与突围[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3 刘厚生;;中国戏剧梅花奖20年[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任跟心;;突破行当演人物[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刘明厚;;剧作家的社会责任——从遭遇《青春残酷游戏》谈起[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高长德;;爱花·栽花·选花·护花 回眸20年梅花奖申报之路[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沈不沉;;京剧与温州[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王胜华;;戏曲程式与民族剧种建设[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9 刘诗兵;;《生死擂》引发的表演美学思考[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10 廖全京;;题材的超越——川剧《山杠爷》散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轩;石家庄市举办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王淑平邋李华绚 刘成群;30名“新生”为河北梆子“输血”[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黄小驹;河北梆子《钟馗》:魅力在各地彰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方杰;让燕赵瑰宝薪火相传[N];人民日报;2005年
5 刘仲武;走进梨园 春色如许[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刘同章 毛时安 安葵 黄维钧 周传家 刘彦君;新时期 新农村 新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庆芳;省梆子剧院暑期大练兵[N];石家庄日报;2007年
8 记者 潘跃;贾庆林出席京津冀河北梆子晋京展演晚会[N];人民日报;2005年
9 刘成群;澳门涌动梆子潮[N];河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周向阳;北京抢救河北梆子备忘录[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元代文人与戏曲传播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吕承焕;同光时期上海京剧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吕文丽;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4 刘召明;晚明苏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范丽敏;清代北京剧坛花、雅之盛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武洲;多面的现代性诉求[D];浙江大学;2004年
7 邓齐平;中国现当代历史剧的启蒙精神[D];南京大学;2004年
8 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卿菁;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杨俊霞;办公室的戏剧呈现[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守斌;河北梆子改革中的民俗性与现代性思考[D];兰州大学;2010年
2 高明明;河北梆子唱腔唱法的美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3 史韵新;河北梆子二六板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夏琳;王玉磬河北梆子老生唱腔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5 左鸣;裴艳玲的戏曲艺术风格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6 张乃锋;沧桑岁月里的盛衰起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7 毛忠;徐慕云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郭妍琳;中国戏曲与市场流变[D];东南大学;2004年
9 毛一春;河北省定兴县贤寓调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王玉国;从表演的差异性看戏曲与曲艺的不同美学特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本文编号:1393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9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