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坛上的“三劝”戏何缘历演不衰——二人转传统剧目流变考证
本文关键词:转坛上的“三劝”戏何缘历演不衰——二人转传统剧目流变考证 出处:《戏剧文学》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东北二人转 何缘 打碗 历史时间 杀狗劝夫 戏曲剧团 改编本 李桂珍 赵连芳 富振声
【摘要】:正在东北二人转传统剧目中,名目带有"劝"字的剧目有三出,即人们熟知的二人转《打狗劝夫》、拉场戏《打碗劝婆》和《摔子劝夫》。艺人们对这三出戏统称为"三劝",久而久之,成了在业内的一个代名词,类同中医用药的"二冬"一样。由于这三出戏产生的历史时间较早,在各地演出流传面较广,留给观众的印象较深,是二人转演出常下单的剧目。
[Abstract]:In the Northeast Errenzhuan traditional repertoire, there are three operas with the word "exhortation" in the title, that is, the Errenzhuan known as "attacking the Dog to persuade the husband". The artists collectively called these three plays "three persuasion". Over time, they became a synonym in the industry. Similar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rdong". Because these three plays were produced earlier, widely spread in various place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audience, is the Erren performance often single repertoire.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在东北二人转传统剧目中,名目带有“劝”字的剧目有三出,即人们熟知的二人转《打狗劝夫》、拉场戏《打碗劝婆》和《摔子劝夫》。艺人们对这三出戏统称为“三劝”,久而久之,成了在业内的一个代名词,类同中医用药的“二冬”一样。由于这三出戏产生的历史时间较早,在各地演出流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君;;二人转:狂欢之后——对东北二人转的阐释和反思[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红箫;;“色语”与“灵语”——当下二人转的人性意味[J];文艺争鸣;2006年06期
3 赵欣;孙红侠;;东北二人转未发展为成熟戏曲形态之原因[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杨艳梅;姜婷婷;;东北二人转对民间道德观念的呈现[J];戏剧文学;2007年09期
5 刘丽;;东北二人转的历史渊源及演艺风格初探[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谢霜;;管窥近年来东北二人转发展[J];戏剧文学;2008年05期
7 罗忠秀;;浅论东北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8 张薇;;我们心目中的东北二人转[J];艺海;2009年08期
9 江鑫;;浅析东北二人转的艺术风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10 欧璐莎;吕立杰;;文化转型期东北二人转成功发展之路径[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希玲;;东北二人转原生态艺术特征——野性探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长庆;《东北二人转审美描述》出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刘福仁 徐文;长春和平大戏院“东北二人转”落户京城[N];吉林农村报;2006年
3 本报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打造百姓学习传承的基地[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宋莉;二人转:东北特色的文化品牌[N];长春日报;2006年
5 商越;东北二人转为啥这么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沙永胜;闲话东北二人转[N];中国档案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毕馨月;“东北风”拓展全国“品牌”优势[N];长春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毕馨月;传统二人转要突围还是先回眸?[N];长春日报;2013年
9 记者 郎秋红;小沈阳走红的背后:民众对娱乐更宽容[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伟;把真正的二人转奉献给热心观众[N];辽源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湘;东北二人转发展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杜芸芸;文化视角下的东北二人转唱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惠方;东北二人转的文化人类学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艳辉;大众传播语境下东北“二人转”传播形态转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静雅;论东北地方戏[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思言;探析东北民俗文化对二人转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孟佳林;二人转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牛丽丽;东北二人转的音乐本体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9 齐向军;论东北二人转丑角艺术[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10 周晶;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二人转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5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05316.html